正文 第二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傳導中的作用分析(3 / 3)

(2)金融危機在金融機構間傳導中心理因素的影響分析

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的發展建立在社會公眾高度信任的基礎上;同時,作為投資和儲蓄的信用中介,金融機構連接著眾多投資者和儲蓄者;另外,金融機構還向社會提供信用中介服務,加大了各金融機構間的聯係,使其聯係緊密、互為依存,再加上金融機構間的同行拆借,使金融機構間發生著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當某一金融機構發生危機,公眾會因對所有金融機構的信心喪失而發生擠兌行為,從而使危機迅速傳導到其他金融機構。同時,由於現代金融機構存在極其密切的聯係,如銀行同業支付清算係統把所有銀行聯係在一起,多邊清算差額的支付清算係統所麵臨的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難,都可能會釀成全麵的流動性危機。因此,要在危機傳導的初期進行心理引導,迅速找到機遇點,化解危機。

三、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資本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1.美國次貸危機在資本渠道的傳導分析

住房投資和居民消費兩方麵的變化對美國實體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實體經濟的波動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首先,次級貸款危機加大房屋價格的下跌壓力。一方麵,由於喪失贖回權比例的提高,貸款發放機構將處置更多作為抵押品的房屋,增加了房屋供給。另一方麵,為控製信用風險,貸款人提高了貸款利率或貸款標準,引起信貸規模壓縮,這對住房需求起到抑製作用。供給增加和需求減少共同形成房價下跌壓力,對住房投資產生負麵影響。其次,次級貸款通過兩方麵對消費產生負麵影響。一方麵,部分次級貸款的借款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這部分人債務狀況對消費的影響相對於低收入群體更加顯著。另一方麵,抵押品權益撤回金額占消費的比重從2005年開始下降,對美國的消費水平產生顯著影響。

次貸危機發源於美國的房貸市場,在資本市場擴展蔓延,引起金融市場環境惡化。次貸危機的爆發加劇了資本市場流動性缺乏的程度,引發了流動性不足的新危機,觸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2008年3月,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資金流動性嚴重惡化而麵臨被收購的潛在風險,使此前趨於平息的次貸危機再次因流動性不足問題而發作,並引發了新一輪的信用危機。此後,華爾街金融巨頭紛紛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摩根士丹利、美林證券、雷曼兄弟等盛極一時的投行巨頭終因嚴重的流動性危機被迫麵臨分拆、重組,甚至破產倒閉的窘境。

由於次貸危機引起的美國資本市場流動性不足,美國金融機構將其投資於海外的資金回撤,用以緩解本國資本市場的燃眉之急。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最主要的表現就是QFII撤離資金。由於中國資本市場嚴格限製準入的條件,而且中國金融市場相對獨立,這些特殊性使得QFII投資於中國股市的資金總體比重不大,危機期一部分QFII資金從中國股市撤離,QFII在中國股市保留更多的資金,以持觀望態度。理論上,從資金總量來看,QFII資金不能對中國金融和經濟造成實質性的衝擊,更不能對中國股市的板塊結構和股指走勢作出改變。但在實際中,QFII撤資時,中國股市不僅整體進入下降通道,而且進入持續下跌後的弱勢狀態的特殊時期,由於股市脆弱的狀態,QFII作為大機構投資者,其資金流向的心理暗示作用和由此引發的心理預期效應所帶來的影響,遠大於其資金流動的現實影響,其資金流向所帶來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擁有眾多非理性交易者的中國股票市場,並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中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震蕩和波動。次貸危機的影響通過這一路徑傳導過來。

2.心理因素對金融危機資本渠道傳導的影響分析

金融危機通過資本渠道傳導過程中,心理性衝擊對危機傳導起著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機傳導過程中,隨著危機範圍的擴大,會產生心理預期影響,心理性衝擊可以認為是這種心理預期影響作用於資本市場產生的效應。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危機引起美國股市大跌,帶動香港股市大跌。由於帶動內地股市大盤的主力藍籌股多數同時持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因此港股的下跌就使得主力大盤藍籌股的H股下跌,繼而主力大盤藍籌股的A股下跌,從而內地股市大盤在主力大盤藍籌股向下的牽引作用下全麵下跌,A股指數隨之一路下挫。國際股市的下跌一方麵通過H股市場間接地、連動地傳導到A股市場,另一方麵直接地通過國際股票市場估值水平的不斷下調進一步甚至大幅地擠壓中國股市的估值空間,從而使得中國內地股市在此雙重向下壓力之下繼續下跌。自2007年10月中國內地股票市場持續走跌,2008年A股市場更是出現了一路狂瀉的慘烈局麵,2008年9月16日,滬市A股跌穿2000點關口,收於1986.64點,投資者普遍信心不足,甚至放棄投資、退出市場。弱市的負麵效應和影響通過各種傳導途徑和連鎖反應,尤其是心理預期被加強,次貸危機帶來的中國股票市場的低迷不振的表現是心理性衝擊的最好證明。

在金融危機的資本渠道傳導中,心理因素會影響投資者對危機信號的判斷,由此影響投資者的決策,進而影響危機的傳導。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危機爆發以後出現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這嚴重打擊了美國的市場信心,投資者都不看好市場前景,形成悲觀的市場預期,導致美國股市出現大幅下挫。由於美國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美國投資者的行為被其他國家的投資者視為一種市場信號。當美國投資者受次貸危機影響,形成悲觀市場預期並作出離場決定、拋售資產時,正常情況下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不會拋售資產。但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其他國家的投資者看到美國投資者拋售資產時,將其視為危機信號,認為市場出現了壞消息,於是也拋售手中資產,造成其他國家的市場信心下降,將次貸危機的影響傳導至其他國家。通過對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引導,可影響其他國家投資者的決策,引導其作出理性決定,由此可減緩危機的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