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傳導中的作用分析(2 / 3)

(2)金融危機在間接多邊型貿易渠道傳導中心理因素的影響分析

由於多個國家出口競爭同一市場,一個國家由金融危機引起的貨幣貶值,降低了與其競爭的同一國際市場上其他國家的出口競爭力,投機者預期被傳染國家的貨幣也很有可能貶值,從而進行貨幣攻擊,迫使該國最後主動或被動地進行貨幣貶值。假設有A、B、C三國。A、B兩國是貿易的競爭對手,即A國和B國同時向C國出口產品。如果A國遭受金融危機,貨幣大幅貶值,則A國相對於B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下降,削弱了B國的出口競爭力。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B國貨幣麵臨貶值壓力,投機者會對B國貨幣發起攻擊。如果B國為保持外貿競爭力而選擇貨幣貶值,B國貿易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國的股市、彙市開始變得不穩定,很可能引起B國金融危機爆發;如果B國選擇貨幣不貶值,這樣會導致B國貨幣價格高於A國貨幣,B國出口受到較大抑製而且維持貨幣穩定所花費的成本也較高。一般來說,受危機威脅的國家大多數是選擇本國貨幣貶值,這是A國和B國的一種心理博弈。

a>0,代表收益。可見,如果A國和B國互相合作都不貶值,則A、B兩國的收益為(a,a);但是兩國都擔心對方采取不合作態度,於是這種心理博弈的最終結果是兩國都貶值,收益為(-a,-a)。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這種博弈的結果。

二、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金融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1.美國次貸危機在金融渠道的傳導分析

(1)危機在金融市場內部傳導

次貸危機涉及各類金融創新,使得全球金融市場體係因過度的財務杠杆而陷入流動性困境。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聯儲采取持續、大幅的低利率政策,為全球的流動性創造提供了寬鬆條件,成為全球流動性過剩的主要根源。危機首先在金融市場內部傳導。一方麵,對危機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金融市場的資產進行拋售,資本從高風險市場向低風險市場轉移,這導致了高風險市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以及流動性的短缺;另一方麵,風險資產趨於向安全資產轉移,資本從高風險資產向低風險資產流動,導致了股票市場等高風險市場資產價格縮水;此外,金融資產價格下降和流動性短缺進一步影響了投資者的預期,猶如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導致資產價格和流動性的進一步下降。

(2)危機向金融機構傳導

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會對金融機構產生巨大衝擊,美國次貸危機向人們展示了這一點。危機爆發前,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大量證券化的有毒資產,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有毒資產價值大幅下降,因此持有有毒資產的金融機構因資產價值減少而受到損失,由此引發危機。

危機對金融機構的傳導情況,一般與危機爆發後政府是否救市以及救市的策略有關。政府如果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銀行收入的增加小於成本的增加,這將使銀行利潤減少,對於已經存在負缺口的金融機構而言,將放大金融的脆弱性;政府如果拋售外彙儲備,若沒有衝銷措施,很可能導致出現信貸緊縮,將增大爆發銀行危機的可能性;政府如果不對外彙市場壓力進行幹預,彙率將貶值,銀行等金融機構未對衝的淨外幣債務的本幣價值將增加,銀行總體債務價值增加的同時資本價值減少,對於企業而言,彙率貶值會導致其未對衝淨外幣債務本幣價值的增加,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和債務違約,會進一步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和總體資產價值減少,引致銀行破產、銀行擠兌等金融機構危機。

(3)危機在金融機構體係內部傳導

金融機構在當代的經濟、金融環境下,業務互相交叉,聯係日益密切,機構間出現了一體化、整體化趨勢。以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為例,如果投資銀行破產,將提高金融體係不確定性,引起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獲得資金的成本上升,進而引起商業銀行危機;如果商業銀行破產,會從兩方麵影響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破產引起的信貸緊縮,會導致投資銀行資金成本上升;商業銀行破產引起的不確定性提高,會導致投資銀行金融產品價格下降,同時收益減少,進而引起投資銀行危機。此外,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會因都持有次貸資產而埋下危機發生的種子,在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的衝擊下,產生並傳導危機。

2.心理因素對金融危機金融渠道傳導的影響分析

(1)金融危機在金融機構內部傳導中心理因素的影響分析

金融體係具有內在脆弱性,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會使金融體係內部的脆弱點轉化為危機點。由於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創造信用的能力,使其已經產生的危機點具有隱蔽性和潛伏性,會沿著一定的路徑進行傳導,在其傳導過程中會使危機波及的範圍增加,當危機達到一定量後就會顯露出來,同時會引起金融主體因心理恐慌而產生的非理性行為,進而加速危機的擴散。

金融機構內部某個部門產生的危機會傳導到其他相關部門。以信貸部為例,由於本書研究國際金融危機傳導到我國的情況,因此與其相關的部門主要包含國際業務部、資產管理部和財務部。下麵就研究這幾個部門間危機的傳導情況。

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下,由於信息的非對稱性,信貸部在發放貸款時很難在資金配置上確保合理和安全,所以發生資產和收入損失的概率較大,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當國際貸款不能及時全額收回時,銀行就會產生不良資產。如果不良資產的比例達到臨界閾值,在經濟穩定期,會造成其收益下降,進而造成其償債能力下降;在經濟危機期,銀行將麵臨不能償債的風險,進而引發危機,並會將危機傳導到財務部、資產管理部。銀行擠兌就是當大量的銀行客戶因為金融危機的心理恐慌或者相關影響同時到銀行提取現金,而銀行的儲備不足以支付時出現的情況。因此,銀行不良資產比例未達到臨界閾值時,由於心理恐慌,也會引發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