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傳導中的作用分析(1 / 3)

本章第一節從金融危機傳導載體入手來分析金融危機傳導機理,將複雜的金融危機傳導過程抽象為兩個載體(“金融危機源”、“金融危機傳導對象”)和三種傳導(“貿易溢出傳導”、“金融溢出傳導”和“預期傳導”)。

金融危機由“金融危機源”向“金融危機傳導對象”傳導過程中,由於“金融危機傳導對象”有三類:經濟部門、銀行機構和投資者,因此金融危機在向這三類對象傳導過程中的傳導行為,也會因傳導對象不同而不同,也即金融危機傳導方式不同,分別為“貿易溢出傳導”、“金融溢出傳導”和“預期傳導”,這三種傳導分別在三個渠道中進行:“貿易渠道”、“金融渠道”和“資本渠道”。

下麵分別分析金融危機在“貿易渠道”、“金融渠道”和“資本渠道”傳導中,心理因素對金融危機傳導的影響。

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機貿易渠道傳導中的作用分析

1.美國次貸危機在貿易渠道的傳導分析

(1)美國本國貿易渠道傳導情況

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後GDP收縮雖然低於歐盟和日本,但失業率卻急速上升。2007年12月美國經濟剛開始衰退時,失業率為5.0%,一年後美國失業率已是7.2%,達到了16年來最高水平。2009年11月和12月均為10.0%。失業人口從2007年末的750萬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1530萬人。

高失業率引起了進出口貿易的收縮。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在2008年7月達到頂峰,為3937.5億美元,之後開始下降,2009年5月反彈。進口也是從2008年7月開始下降,2009年6月到達波底。從2008年7月到2009年5月,美國進口額下降率約為35%。由於美國是進口大國,美國進口的下降必會引起與美國有貿易聯係的國家出口下降,進而引起這些國家經濟下滑;而與之有聯係的國家經濟下滑也會引起這些國家本國進口下降,進一步導致與它們有聯係的出口國經濟下滑……次貸危機在貿易渠道的傳導使得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的出口收縮、經濟衰退。

(2)歐盟貿易渠道傳導情況

由於歐元區與美國在金融和貿易上都存在著緊密的聯係,次貸危機發生後,歐元區經濟下滑得比美國還嚴重。

在貿易方麵,由於美國是歐盟最大的出口市場,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進口需求下降,導致歐盟貿易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元走弱,使得歐盟出口競爭力變弱,引起其出口進一步縮減。由於歐元區16國一體化程度更高,而且可以用歐元統計進出口金額,數據更加準確,所以由歐元區16國的統計數據可見,從2008年7月到2009年5月,歐元區出口下降率為24%,進口下降率為28%。

(3)日本貿易渠道傳導情況

日本在美國次貸危機前經濟就存在問題:內需增長緩慢、通貨緊縮、人口老齡化,這些使日本經濟難以提升。由於內需不足,人們購買力水平下降,無法有效刺激經濟增長,導致物價下滑,引起通貨緊縮;同時,由於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下降使得內需更難以擴大,也會引起通貨緊縮;另外,日元的持續走強使得日本出口競爭力下降,而進口價格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通貨緊縮。

在此情況下,美國次貸危機對日本貿易渠道產生的負麵影響不容忽視——2007年9月,日本持有的次貸相關產品達到1.33萬億日元(約折合123億美元)。但日本由於次貸產品引起的直接損失並不嚴重,較嚴重的是日本的間接損失:金融危機發生後引起日本股市大跌,銀行持有資產價值縮水,信貸緊縮;同時,歐美進口需求下降,導致日本出口銳減,從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日本出口和進口都下降了約54%。

(4)中國貿易渠道傳導情況

美國次貸危機對於中國的影響主要在於對外貿易上。歐盟、美國、日本分別為中國的第一、第二、第四大出口市場,約占中國出口總額的46%。次貸危機引起這三大市場的收縮,使得中國出口明顯下降。從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中國出口總額下降了52%,對美國、歐盟和日本出口的下降率分別為52%、53%和40%。

2.心理因素對金融危機貿易渠道傳導的影響分析

貿易渠道一般分為直接雙邊型的貿易渠道和間接多邊型的貿易渠道。直接雙邊型的貿易渠道指高度相關的直接貿易夥伴關係;間接多邊型的貿易渠道指競爭同一國際市場的貿易競爭關係。分別分析如下。

(1)金融危機在直接雙邊型貿易渠道傳導中心理因素的影響分析

假設有A、B兩國。A國發生金融危機,國內經濟萎縮,外彙減少,從而減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此時B國經濟穩定,無通貨膨脹,彙率水平適當。但是B國和A國是貿易夥伴關係,B國是A國的商品出口國。

情況1:如果B國不知A國已發生危機,心理因素未幹預經濟行為,A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會逐漸引起B國的貿易惡化。傳導路徑為:A國對進口商品需求減少,B國出口收入減少,外貿順差減少或逆差擴大,外彙儲備減少,出口訂單的減少導致相應企業的經濟效益滑坡,嚴重的甚至倒閉,從而造成B國大量工人收入減少或失業,收入的減少使得B國對社會消費品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即在保持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不變的同時,對一般消費品的需求量減少,進而影響到生產一般消費品的企業,從而引起B國經濟衰退。

情況2:由於現代信息技術會很快將A國發生金融危機的信息傳遞給B國,因此心理因素會影響B國的經濟行為。影響情況有正向影響和負向影響兩種:一種是在掌握信息量較少情況下,由於心理恐慌,B國的出口企業為規避風險可能會提前減少對A國的出口,從而加快B國出口的下降,加速危機的傳導;另一種是在掌握信息量較多情況下,由於B國較為準確地掌握A國的危機情況,可以通過心理引導,更加理智地減少對A國的出口,同時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抵禦A國危機的傳導,增加抵禦危機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