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溫總理的號召進一步開啟了中國全麵關注和研究傳感網的序幕。
可見,各國都在積極推進物聯網戰略的實施,各領域都在推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3.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物聯網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都獲得了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主要的國家和地區都在力圖通過與自身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等條件相適應的方式,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一些較為完善的業務,商業模式也日益成熟。
(1)美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美國非常重視物聯網的發展。在國家情報委員會(NIC)發表的《2025對美國利益潛在影響的關鍵技術》報告中,將物聯網列為六種關鍵技術之一。美國國防部在2005年將“智能微塵”(SMARTDUST)列為重點研發項目。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全球網絡環境研究”(GENI)把在下一代互聯網上組建傳感器子網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美國在物聯網的發展方麵依然有著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EPC global標準已經在國際上取得主動地位,許多國家采納了這一標準架構。並且,美國在物聯網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方麵一直居世界領先地位,RFID技術最早在美國軍方使用,無線傳感網絡也首先用在作戰時的單兵聯絡。新一代物聯網、網格計算技術等也首先在美國開展研究,新近開發的各種無線傳感技術標準主要由美國企業所掌控。在智能微機電係統(MEMS)傳感器開發方麵,美國也領先一步。例如,佛羅裏達大學和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開發的低功耗低成本的MEMS運動傳感器、Rutgers大學開發的多模無線傳感器(MUSE)多芯片模塊、伊利諾斯州Urbaba-Champaign大學開發的熱紅外(IR)無線MEMS傳感器等,這些技術將為物聯網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國家層麵上,美國在更大方位地進行信息化戰略部署,推進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重組,鞏固信息技術領域的壟斷地位;在爭取繼續完全控製下一代互聯網(IPv6)的根服務器的同時,在全球推行EPC標準體係,力圖主導全球物聯網的發展,確保美國在國際上的信息控製地位。
(2)歐盟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2009年6月,歐盟執委會發表了題為“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的物聯網行動方案,描繪了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前景,並提出要加強歐盟對物聯網的管理,消除物聯網發展的障礙。行動計劃共包括14項內容,主要有管理、隱私及數據保護、“芯片沉默”的權利、潛在危險、關鍵資源、標準化、研究、公私合作、創新、管理機製、國際對話、環境問題、統計數據和進展監督等一係列工作,該行動計劃係統地提出了物聯網發展的管理設想,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其中,管理體製的製定、安全性保障和標準化是行動計劃的重點。
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對外發布了物聯網戰略計劃,提出要讓歐洲在基於互聯網的智能基礎設施發展上領先全球,除了通過ICT研發計劃投資4億歐元,啟動90多個研發項目以提高網絡智能化水平外,歐盟委員會還將於2011—2013年間每年新增2億歐元以進一步加強研發力度,同時拿出3億歐元專款,支持物聯網相關公私合作短期項目建設。歐洲智能係統集成技術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報告中分析預測,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將經曆四個階段:2010年之前RFID被廣泛應用於物流、零售和製藥領域;2010—2015年物體互聯;2015—2020年物體進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後物體進入全智能化。就目前而言,許多物聯網相關技術仍在開發測試階段,離不同係統之間融合、物與物之間的普遍鏈接的遠期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3)日本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政府相繼製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多項國家信息技術發展戰略,從大規模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穩步推進,不斷拓展,深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此帶動全國社會、經濟發展。
2000年7月,日本政府召開了IT戰略會議,創立IT戰略總部,將其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集中研究組織。次年1月,IT戰略總部提出了推行“e-Japan”戰略。當時,網絡還作為新興事物處在快速崛起階段,人們對有線或是移動網絡的需求都在迅猛增長。然而基礎設施不完善、IP地址資源有限、通信質量較差等問題成為當時日本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e-Japan”戰略擔負起了打破這一瓶頸的重要使命。從家庭、學校到政府,從核心幹道到偏遠地區,“e-Japan”戰略的實施推進了這些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
“u-Japan”戰略提出要創造新商業及新服務,如開發區域資訊平台,強化“電子政府”的服務等,通過應用的普及和多元化,建立起促進用戶使用網絡的軟條件。在日本,人們不使用網絡有各種各樣的原因。“u-Japan”戰略針對不同的原因,製定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通過一係列策略,“u-Japan”戰略計劃構建了一個適合人們、吸引人們上網的大環境,讓網絡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i-Japan”戰略將執行目標聚焦在了三大公共部門——政府、醫院和學校,提出到2015年,通過數位技術達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簡化、效率化、標準化、透明化,同時推動電子病曆、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應用的發展。此外,“i-Japan”戰略還提出要廣泛普及並落實“國民電子個人信箱”,為國民提供專用賬號,讓國民能夠放心獲取並管理年金記錄等與個人相關的各類行政信息,同時,國民可經由各種渠道輕鬆享受一站式行政服務,並可參與電子政務。
(4)韓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出台物聯網相關政策之後,韓國也迅速做出反應,2009年10月韓國通信委員會出台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將物聯網市場確定為新增長動力。《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提出,到2012年實現“通過構建世界最先進的物聯網基礎實施,打造未來廣播通信融合領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術強國”的目標。整體而言,韓國希望通過建構物聯網,達到“4S”Korea——安全(Safe)、智能(Smart)、強大(Strong)、永續(Sustainable)的目標。在此目標下,韓國提出了四大發展戰略與12個執行課題,從建構基礎環境、創造使用基礎兩個層麵進行。前者又包括建構基礎、開發技術等兩大方向,後者包括刺激服務網絡、營造擴散環境兩大方向。韓國欲藉此12個課題的推動,形成物聯網產業的良性循環:服務網絡帶動使用增加、使用效益增加,服務使用增加也帶動服務網絡的雙向循環,進而使業者獲益增加,業者便有資金進行投資,再帶動服務使用的效益增加。
(5)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在中國,“物聯網”最早被稱為“傳感網”,中國的傳感網發展起步較早,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先後投入數億元,在無線傳感網絡、智能微型傳感器、現代通信技術等方麵取得了重要進展。
2010年6月22日,在上海開幕的“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同誌稱,物聯網已正式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國作為全球互聯網大國,未來將圍繞物聯網產業鏈,在政策、市場、技術標準、商業應用等方麵重點突破。2010年7月,中國電信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等60多家單位成立國內首個物聯網聯盟,此舉將推進物聯網產業鏈各方價值創新與共同發展。聯盟將協調成員各方的技術、產業資源及社會資源,協助會員共同申請物聯網領域的專利、標準及項目,推廣物聯網標準及其成功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協調物聯網共性技術開發平台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促進技術與產業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構建誠信、自律、互惠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進物聯網標準應用和大規模產業化。物聯網的旋風將無錫推向曆史舞台的中央。隨後,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廣州、重慶、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也迅速加入物聯網發展的隊伍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將物聯網規劃納入到“十二五”的專題規劃,現在正在積極研究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