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詩(1)(1 / 3)

風物感詠

九曲溪即占

武夷風雨後,丹岫白雲奇。

我泛靈槎去,鶯飛柳嫩時。

上海龍華寺懷左聯諸烈士

郊野清春景物佳,踏青接踵到龍華。

當年烈士殷紅血,幻作桃花豔若霞。

1957年4月於上海

鬆江夏收即景

九涇十渠運公糧,魚貫千船向浦江。

今夜櫓歌何處歇?一橋風月枕華陽。

1959年8月於上海

放排女

沙溪北去險灘多,飛瀉杉排貼石過。

梅列山頭遙送目,伊人已在白雲窩。

1962年10月於三明

沙溪河

雲山蒼莽夾沙河,梅列囚營逐逝波。

血雨腥風荒漠地,千軍萬馬譜新歌。

1962年10月於三明

登長安山

遠眺蓮花萬疊峰,如濤奔湧接青空。

雲帆片片乘風翥,不載鄉思自向東。

1962年11月於三明

大夢山詠懷

陰霾彌漫曉寒秋,樓外煙湖雨意稠。

不解風情堤畔柳,依然搖曳促人愁。

1969年9月於福州西湖

龍海途中

薌江冬月曉風淒,雲黯園山景轉迷。

為問淩波春去處,迢迢尋覓過程溪。

1969年11月於漳州

日光岩

煙波浩渺崛奇峰,拔地披雲拄海空。

駭浪驚濤徒叱吒,風狂雨暴益從容。

1971年秋於廈門

崇武海門深處觀潮

海生狂浪莫驚魂,倚石吟詩有句存。

興與波濤同起仰,誌經風雨不沉淪。

1974年8月於崇武

藤雀圖

虯龍蜿蟄紫雲堆,嫵媚風流惹是非。

最惱輕佻饒舌雀,唕唕不知歸。

1974年8月於三明

鼓浪嶼龍頭山遠眺

十裏江關十裏樓,鷺門遠在白雲頭。

我身長在風波裏,卻愛風波浪裏舟。

1975年秋於廈門

瑞雲洞仙人臼偶感

傳聞古洞住仙人,仙去遺留臼逼真。

風物當知皆造化,莫將奇跡盡歸神。

1975年於三明陳大

長樂下沙即詠

鳳母淩波海上礁,漁舟點點水雲遙。

秋風秉性何輕薄,反目翻瀾隻隔宵。

1975年於福州長樂

寧化紀行即景

百彎山道入雲斜,節近清明過客家。

雞犬相聞村不見,茶田千疊翠流霞。

杭州西湖放鶴亭

心縈處士詠梅詩,湖畔尋芳未適時。

我怨秋風無意趣,孤山頷首笑人癡。

春霽

千溝萬壑急流飛,寒盡山春草色肥。

最是多情農舍燕,銜泥依舊剪風歸。

1977年4月於三明

枇杷

一樹枇杷一樹金,幾番風雨已春深。

殷勤寄語嚐鮮者,記取冬花鬥雪心。

1977年4月於三明

注:枇杷別名盧桔,冬天開花春末結果。

牽牛花圖

春回六合百花鮮,姹紫嫣紅鬧陌阡。

但見綠纓偎院角,未牽牛仔去耕田。

春燕

幾宵雷雨掠風斜,催綻山村七彩花。

春燕不嫌茅屋老,香巢歲歲築農家。

1981年春

五律:日光岩感賦

秋聲搖海宇,煙雨細蒙蒙。水漲飛千鷺,雲翻下九龍①。思親隨歲切,感舊隔波同。

遙目江天外,愁濤更幾重。

1977年於廈門

七律:秋登五老峰望大小擔諸島

五老峰前望海陬,風高天遠水悠悠。漁帆隱約蒼雲外,礁島依稀白浪頭。峽鎖煙波浮往事,心隨鷗鷺覓歸舟。何當一笑恩仇泯,菊酒千杯破舊愁。

1977年9月於廈門

①“九龍”指九龍江入海處。

閩西雨後

一路流雲一路風,風吹千嶂杜鵑紅。

紅花無意爭嬌豔,隻現閩山酒後容。

永安桃源洞一線天

懸崖絕壁逼青空,一隙躋身徑可通。

行到盡頭天自闊,夕陽輝映萬山紅。

鼓山喝水岩

千岩雨霽白雲封,東去閩江透樹叢。

喝水茶樓窗一口,遠銜長樂十餘峰。

鼓山水雲亭

石門稍佇向山亭,夏雨初收未放晴。

半日偷閑聊縱目,山雲剛過水雲生。

福清石竹山即詠

鯉湖初霽曉生煙,石在雲頭寺半天。

人作山中尋夢客,我登山頂傲神仙。

注:石竹寺建於石竹山上,除供奉佛還供奉九仙君,是信士求仙夢之聖地。山下之東張水庫形似鯉魚,故雅稱鯉魚湖。

金湖風洞山莊小憩有作

樓台傍水一莊孤,雲掩林岩雨歇初。

相勸舟人宜節酒,平湖十裏半迷途。

金湖甘露寺

岩當屋蓋築禪廬,獨木支撐更特殊。

工匠奇思安得妙?偷師荷擔老樵夫。

馬尾昭忠寺

馬江覽勝悼英魂,烈士昭忠浩氣存。

關口而今通世界,千舟東扣海潮門。

注:昭忠寺供奉清代中法馬江戰役殉難烈士。

夏遊閩江口①

五虎淩霄漢,雙龜扼海流。②雲歸帆影近,潮漲鷺聲幽。浪拍江還古,寒生暑亦秋。無窮詩畫意,俯仰入扁舟。

姑嫂塔

浪靜風平海落潮,鷗光鷺影島礁遙。

人間自古傷離別,誰見蒼天架鵲橋。

九曲溪泛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