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情書·讚美法·獵槍(1 / 1)

教授做人之道的文字已頗有些汗牛充棟的勢頭。而且,大都有一個極堂皇的旗號:進行“四有”教育。這其中,當然不乏“貨真價實”者,但翻閱有些書刊,也不免生出一點“杞憂”—怕天真爛漫的青年誤入油滑世故的泥潭,而心術不正的家夥反倒尋得了“科學”的引導。

舉例說罷。如何寫情書,是不少妙齡男女或是已有了家室之累的人都做過的。“從血管裏流出的都是血,從水管裏流出的都是水”。這實在是因人而異,本無定法也不該有定法的。然而,屢有洋洋灑灑的“大作”在探求其中的奧妙了,教導青年男女使用何種詞藻、技巧才能打動對方的心弦,博得對方的歡愉。我擔心,純潔正直的青年看了這類文字,會在心靈中沾上市俗的汙垢;若是一個壞小子精通了此道,則不知又會有幾個癡情的少女上當。再譬如,人際關係成了一門科學本無可厚非,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引導青年去處理人際關係。出個“怎樣去讚美別人”的題目已有嘩眾取寵之嫌,再看內容,作者竟歸納了近二十種“讚美法”:“我覺得你的文章在××雜誌發表,很可惜。”這即所謂的“抑乙揚甲法”;“不要緊,偉人都是不修邊幅的。”這可稱作“變抑為揚法”。此外,還有什麼“混亂視線法”、“借花獻佛法”、“暗渡陳倉法”、“雙管齊下法”,雲雲。我猜測,有誰能熟諳此法並應用自如了,倘舉行“圓滑世故大賽”,問鼎奪魁便極有希望。據作者稱:“付出一分讚美,就能收獲到雙倍的歡喜。”並引了美國前總統林肯的一句名言來印證讚美別人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一滴蜜糖,比一加侖苦酒能捕獲更多的蒼蠅。”提到林肯,當脫帽敬禮的。隻是他的這句話,似乎並不值得作為今日之中國青年的“處世箴言”,因為裏麵多少有那麼點實用主義的味道。

怎樣寫情書,怎樣讚美別人,大抵上是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教授的。焦大的情書沒有賈寶玉式的多情與纏綿才算是焦大;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成“V”的符號,來表示對勝利讚許的隻能是丘吉爾。沈鈞儒先生有感於中國人受屈辱的地位,曾寫過一首題為《我是中國人》的詩。詩的第四節,他情而不能自禁,一連寫了四句:“我是中國人!”於做詩的章法上看,這實在“不成體統”,但哪一位有良心的中國人讀到這裏,不為之動容呢?其原因就在於,其中流動的是真情實感。而真情的流動,則是彼時、彼情的特定產物。我斷言,如果某某在寫情書時,先要去翻閱有關的“辭典”,那證明他(她)其實並沒有戀著;而一個人還未跟另一個人交談,便先自醞釀著用哪種“讚美法”更容易討得對方歡心,那市儈得實在有點近乎虛偽了。“莫道彩虹顏色好,世間唯有真情高。”我是極讚成這種說法的。如果我們彼此都真誠相處,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洋兄弟中流行著這麼一句格言:“出門時,與其給孩子帶上食物,不如送給他一支獵槍。”其中的道理頗令人玩味。且不說如何寫情書、如何讚美別人一類的文字會給騙子們以“科學”的引導,即便是正派青年,你教了他寫情書之技巧與方法,倘若未來的老泰山在麵試“候補女婿”時,因其坐姿不雅而大發其火,當如何?是否要再出個“第一次見女方父母時應該怎樣坐立”的題目詳加求證呢?教人如何做人無可指摘,青年正需要引導,需要扶植,隻是不可在生活的細微末節上做起文章來沒完沒了。“食物”再多,也有吃盡的時候,如果“食物”有些變質,則更有“腹瀉”的危險。如果送給他們一支“獵槍”—科學的人生觀,青年人才會終生“受用不盡”,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會拿出正確的主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