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認識上要引起高度重視。曆代史誌都重視寫人物,有“古來方誌半人物”的說法。為人物立傳,在史書上、誌書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如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人物傳記占的篇幅超過一半,裏麵有豐富的史料,對於我們通過人物來了解當時的社會,當時的曆史,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今天編修新的地方誌,所記述的年代是偉大的革命鬥爭的年代,是巨大的社會變革的年代,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有很多重大事件是值得載入史冊的,有很多重要人物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不然與我們武漢的曆史地位不相稱,與武漢人民的偉大鬥爭不相稱,與時代不相稱。一部誌書的地位,與它所記述的那個地方的地位是密切相連的。比如,我們《武漢市誌》的地位,武漢人物誌的地位,就是我們武漢這個城市的曆史地位所決定的。因此,把武漢近現代的地方誌和人物誌編好,忠實地記錄武漢的曆史,忠實地反映武漢人民的鬥爭,對於教育今人,啟迪後人,都有重要的意義。這是我們武漢修誌工作者的一項光榮的曆史任務和嚴肅的曆史責任。
其次,編修人物誌,不隻是為已故的重要的曆史人物樹碑立傳,更重要的是通過人物來反映曆史。比如,為武漢地區政界、軍界的重要曆史人物立傳,就可以反映某一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化;為某一行業、某一事業、某一方麵、某一領域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立傳,就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某一行業、事業、方麵、領域興衰起伏的發展脈絡。因為社會是由人類的活動構成的,通過對社會上各具特色的人物的記述,有助於我們從人物活動這個側麵來深刻反映和了解一個時代的曆史。
再次,人物誌的編寫質量關係著整個誌書的質量。對立傳人物如何記述,不僅隻是對某個人功過是非的評價,而且涉及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關係到是否公正地記述和評價曆史。人物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可以說,傳記一個人,涉及一大片,它直接關聯著曆史人物活動的地區,從事的職業,代表的方麵。一個人物該不該立,立得準不準,評價得公不公正,都為傳主的家屬、親屬、朋友所關心,為這個人物所聯係、所影響的人所關心;有些特別重要的曆史人物,還為整個社會所關心;有的曆史人物在港、澳、台和海外及國外還有影響。因此,我們編人物誌還關係到黨的政策、民族政策、知識分子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確確實實是事關重大的一件事情,這些也直接關係著誌書的質量問題。
其四,人物誌是進行愛國愛鄉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因為主要是寫人,而其他專業誌主要是寫事,隻是以事係人。人物誌比專業誌的內容要更生動一些,可讀性更強一些,吸引力更大一些,讀者麵更廣一些。同時,它接受社會的檢驗和曆史的檢驗,也就更嚴一些。人物誌寫的是死者,不會說話,但受教育、受影響的是生者。一部史料真實、評價公正、事跡感人的人物誌,會產生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團結人民,增強民族自豪感、榮譽感的積極效果;而一部立傳不準、史料失真、事跡平淡的人物誌,則將會產生消極的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引起責難。
其五,黨的十三大把科技教育、培養人才、智力開發提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曆史人物的成長有他的規律。當然,我們編人物誌不是專門研究人才學,不研究人才如何成長,但記人物的生平、事跡、特征,他的成長過程的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對研究人才學,社會學能提供重要的素材,也能為研究組織史、婦運史、工運史、經濟史等提供重要的或者說比較難得的資料。
編修地方誌既是個古老的傳統,又是個嶄新的艱難的事業。武漢地區的修誌空白了大幾十年,我們這一代人不修,讓我們的後人去修,那就更難了。編修近現代的人物誌,有它的重要意義和曆史價值,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人物誌的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