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與種葵兄商榷之一(1 / 1)

種葵兄寶鑒:

見兄留言,不勝欣喜,然稍一品味,便覺譏諷之情透紙而出,寶寶愚魯,原無不可當,然而廖廖數語中,顯見吾兄與寶寶觀念思維天差地別,如骨在喉,不吐不快,故與吾兄商榷。

寶寶家鄉有土話雲:“殺人要殺死,救人要救活。”既承朋友青眼,要俺在一次書法活動中捧場,俺安得不情緒飽滿、熱情洋溢入場?彼“洋”者,廣矣,遍矣,及矣;“溢”者,過矣。非“過”,無以彰其熱情,完其使命,即有過譽之詞,文壇習見,仍屬世故人情,吾兄豈可不察也?

又,即如吳昌碩、齊白石,固然超古邁今,有人以為須得高山仰止,然而,寶寶愚見以為,文學藝術本是時代的產物,也是高度個性化的精神產品,一個人成就再高,不能代表所有的作家書家畫家;一個時代成就再高,不能代表人類文化發展的曆史,作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他其實能代表的隻是他自己。《風》、《騷》流傳千古,不妨李、杜成名;白石雖然善畫,豈可令後人封筆!厚古不必薄今。方今盛世,文壇人才輩出,流派紛呈,時代、觀念的巨大變革,已使得經典的書畫藝術漸失擁戴,彼與現代藝術相較,已失去很多斤斤可比的元素,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不同的時代,需要和呼喚著不同的藝術。藝術如水,不流必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唯此,才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文學藝術之福。頌歌大可不必隻唱給死人去聽。

白石能畫,隻代表他自己;寶寶胡言,也隻代表俺自己,藝術成就有高低,人格尊嚴無不同。這一點來說,誰與前輩大師也不難比肩,至於對某個藝術人物的評價,自然是寶寶的一家之言,既非蓋棺論定(因為其人還沒死),亦非權威結論(寶寶連書法家協會會員都不是),這個千花競放、百舸爭流的論壇應該容得下一個小小的寶寶占一隅之地,發一家之言。

詞不達意,種葵兄不必見笑。想必還有高見,寶寶恭聆清教。

即頌:文安

寶寶

2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