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散步人生(1 / 1)

孫光明

瑞平的散文隨心隨想隨感,我朦朧看到了她散步的人生。好啊,我一向讚賞自由的審美創造。她的筆似情感的溪水,蟬蛹、燕子、雨雲、高土乃至植物、時間,均流淌著生命的聲音。她把自身客體化或把物體擬人化,把生命境界描繪成藝術境界,不僅顯露了她的文學天賦,更閃爍著她文學童真之光。我欣喜在純文學道上添植了她這朵清鮮之花!

詠物散文貴在意境。物我合一,不即不離,形神兼備,由形貌達神貌,方可融情寓意。以此來說,《蟬蛹之夢》近矣。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懷才不遇正直文人的形象;駱賓王《在獄詠蟬》:“露重難飛進,風多響易沉”,被冤難訴的階下囚形象;虞世南《詠蟬》:“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清狂自負的士大夫——同一蟬,引發多少個情!而瑞平的《蟬蛹之夢》呢,珍惜機遇,珍惜時間,經過奮鬥唱出自己心中的歌!這是當今凡人最現實的審美理想!這已經是歌德所言“生命本身價值的肯定”了。但,若她的心靈空間再玄大些,多些哲學,那麼,她的文章就能更美更深,也會得到現實生活裏極量的擴充,從而享受到自創更大價值的快悅。

有一條感情的潛線,貫穿著《鄰居》和《雨夜裏的等待》甚至《蟬》、《高原》,想必還有更多。這潛線就是瑞平用以看待人生的詩意的目光。我相信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大主題。

也許,我對瑞平散文總的印象:自由漫步,柔美詩意,精細情趣,這是她的大主題,也是她的統體風格了。

我欣賞:蟬的忍耐和向往,經艱涉抵達高梢,它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堂(人當平安自在);燕的眼神和真愛,南飛了,房東又在寂寞中思念它的鄰居(人不要孤寂);愛的峽必越,愛的薪必燃!(愛是生命的元素);舊的信仰該泯滅了,否則真文明無以立足!(再去朝拜無信仰了);根、葉、果本是一個生命的整體,豈能分離!(親情珍貴);時間是空間的動律,沒有時間萬物窒息(故而誇父逐日,物與時間同步)!看:蟬的夢、燕的眼、盼的吟、植的悅、時的力,哪不是造化的景、心源的情?多美的散文啊。

是讀書+天賦使瑞平有了好收獲。望再+生活+哲思,開發她先驗意誌潛力,讓藝術表達的預期美感結出更多更瑰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