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徐誌摩散文《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賞析(2 / 2)

表麵上看,作者再次拿起了挖苦諷刺之筆,嘲笑了蔡元培的不識時務和愚不可及。而其真正的潛台詞,卻謳歌了其為追求理想正義,孤身為天下先的精神勇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從孤苦深寂中噴射出的一腔幽憤和激情。

末尾大起大落,是全文的高潮。與前麵的“悲觀”論調相一致,作者再次以難以置疑的語氣,預告了理想者必然失敗的命運。但卻在文章的結尾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注定要失敗的理想者一邊。不但表示要保全“這風潮裏麵的一點子火星”,而且還呼籲所有“有知識有膽量能感覺的男女同誌”去“積極地同情這番拿人格頭顱去撞開地獄大門的精神!”至此,讀者已可看出,前文所有看似悲觀消極的低調言論,其實都是作者欲揚先抑的鋪墊。為其結尾突然袒露的錚錚態度,造成了奇峰突起的氣勢。

這篇雜感的創作,為了一場偶發的風潮,即事興感、直抒胸臆,並無很高的藝術價值。因其全無虛情矯飾,體現了徐誌摩散文中鮮見的素樸的一麵。同時,與詩及徐誌摩其他極富音樂美和繪畫美並兼有濃鬱意境的散文相比,這類率性而成,既忠實於生活又自由自在的文體,由於少了節奏和韻律等形式上的束縛,更無須考慮意境的構思和辭采的雕琢。因此,可以說使作者獲得了心靈更自由的解放。從本文看,確實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奔放不羈的野馬式情感。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容和形式是桴鼓相應的。本文在寫作上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無意地契合了文章立意構思的某些常用法則。如結尾的觀點和文章的題目一呼一應,開合恰到好處。中間左右盤旋,似斷實續,脈絡可尋。而全文有五分之四的篇幅以反筆落墨,這造成文章結尾在氣勢上的一大跌宕。正如一條奔跳飛騰的山澗激流,被人為設置的一道閘門暫時鎖住了水勢。於是,在獲得巨大的“落差”之前,它暫時削減了流速。但它蘊蓄著內勁,不斷地積累起高水位,終於飛流破閘,澎湃千裏。那股如潮的激情和飛動的氣勢,為文章的情感增添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