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官製兵製簡介(1 / 3)

官製【轉載】

單於:

匈奴單於姓攣鞮氏,匈奴人稱之為“撐犁狐凃單於”,單於為其簡稱,與漢朝天子同義,匈奴語“撐犁”為“天”,“狐塗”為“子”,單於就是像天那樣寬廣無垠的意思。

單於庭直屬貴族如下:

太子【尊號屠耆,賢能之意;一般充任左賢王,或左穀蠡王、左大都尉】

左右賢王【左賢王部屬及王庭居匈奴左地,右賢王部屬及王庭據匈奴右地】

左右穀蠡王【均由單於子弟充任,部屬及其王庭不同時期多有變化】

左右大都尉【直屬軍隊長官,由單於子弟出任】

左右大當戶【異姓重要輔臣,世代由蘭氏名族出任】

左右骨都侯【異姓輔政大臣。一說屬文職官員,無兵權,此說不能成立】

左右大且渠【左且渠主掌政務,右且渠主掌戰事,世代由須卜氏名族出任】

郝宿王【掌單於庭衛戍,有權召集貴人議會傳達單於遺詔;由單於最為寵信的人出任】

左右丞相【類似丞相,掌國政】

貴人【掌王族及單於繼承議事,類似議會】

左右賢王屬下也有貴人議會,烏孫長老議會類似。

日逐王【狐鹿姑單於時期設置】權位在左賢王之下,右賢王之上。

僮仆都尉【直屬單於庭,掌管西域各國稅賦、征兵】日逐王設立後歸屬日逐王。

左右賢王帳下大臣:

左右大將、左右奧犍王、左右呼知王、左右相、左右骨都侯、左右伊秩訾王、當戶、都尉、裨小王【大小不等部落酋長】。

西漢時期匈奴增設新王號簡介:

左右呼知王、於鞮王【狐鹿姑單於時期設置】

左右奧犍王、盧屠王【壺衍鞮單於時期設置】

左右部都尉【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麾下均有數量不一的都尉官職,官號之前冠以名號,握衍朐鞮單於時期設置,如烏藉都尉】

題王【虛閭權渠單於時期設置,單於授權與漢朝洽談和親事宜】

伊酋若王【握衍朐鞮單於時期設置,單於授權與漢朝洽談和親事宜】

伊秩訾王【呼韓邪單於時期設置,單於謀臣】

右致盧兒王【名醯諧屠奴侯,呼韓邪單於時期設置,呼韓邪孫子,複株累單於之子,入質漢朝侍奉漢成帝】

右皋林王【名伊邪莫演,呼韓邪單於時期設置,複株累單於在位時派他到長安朝賀,曾執意投降漢朝,漢朝沒有接受】

左祝都韓王【名朐留斯侯。前19年,搜諧單於即位後,派兒子左祝都韓王入質侍奉漢成帝】

右於塗仇撣王【名烏夷當。前12年,車牙若鞮單於時設置,車牙單於之子,入朝侍奉漢成帝】

左於駼仇撣王【名稽留昆,烏珠留單於之子,因車牙單於之子右於塗仇撣王病故歸葬匈奴,烏珠留單於派兒子入朝侍奉漢哀帝】

右股奴王【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烏珠留單於即位後,派他入質漢成帝。名烏鞮牙斯,囊知牙斯之子】

右大且方【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年],囊知牙斯單於來朝,漢朝派遣稽留昆隨同單於回國;單於回國後,再派遣兒子稽留昆同自己的娘舅右大且方和妻子一同入朝侍奉天子。這次朝拜回去後,再派遣右大且方同母哥哥左日逐王和妻子一同入朝侍奉天子】

右犁汗王【王莽曾派翻譯招降右犁汗王鹹,以及鹹的兒子子登、助等人。烏珠留若鞮單於在位時為右犁汗王王莽建立新朝第五年,即公元13年即位,號為烏累若鞮單於,單名鹹。】

右廚唯姑夕王【王莽派和親侯王昭君哥哥的兒子王歙,以及五威將軍王鹹等六人護送右廚唯姑夕王回匈奴】

醯櫝王【王昭君小女兒之子。公元18年,呼都而屍道皋輿單於新即位,醯櫝王受命與雲、須卜當、奢等親眷一同到長安向王莽朝貢。】

王昭君女兒入鄉隨俗,封號和名字都隨匈奴。大女兒起初封號為“須卜居次”,“須卜”|是她丈夫的家族姓,“居次”就是公主的意思。後來封號改為“伊墨居次”,據《漢書.匈奴轉下》記載,昭君大女兒後來改為“伊墨居次”,並多處使用“雲”字替代其名,可見她的名字裏有個雲字。小女兒封號當於居次,“當於”應是其丈夫的姓,其名不詳,“當於居次”也不是她的名字,可見漢廷沒有賜名,足以證明她的丈夫不是名族。

王昭君大女兒伊墨居次雲的丈夫是須卜當,為右骨都侯,須卜當之子奢為大且渠,公元15年被王莽封為後安公,娶王莽庶出的女兒陸逯為妻;公元23年,又被王莽立為“須卜單於”。

王昭君小女兒當於居次,天鳳五年公元18年,烏累若鞮單於鹹病故,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輿即位,醯櫝王受命與姨姨雲,姨夫須卜當等親眷一同進京,向王莽朝貢。這是王昭君小女兒及其後代唯一的記載。

附注:

1.呼韓邪單於時期,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下,增設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漸將王六人,可謂“六角”。《前漢書》尚無“四角”、“六角”之說。

2.王莽時期,由漢朝做主為匈奴增設許多王號,並非匈奴單於封號。王莽甚至把匈奴居地分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為十五個單於。

相關問題附注:

1.新王號增設

自冒頓單於到且鞮侯單於時期,單於庭以外,分別設有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隸屬左右賢王麾下。

狐鹿姑單於時期增設一個日逐王,在左賢王之下、右賢王之上。

壺衍鞮單於時期增設左右奧犍王,左右呼知王。

虛閭權渠單於時期增設題王,單於授權與漢朝洽談和親事宜。

握衍朐鞮單於時期增設伊酋若王、左右部都尉。

呼韓邪單於時期增設伊秩訾王,並在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下,增設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漸將王六人,可謂“六角”。《前漢書》尚無“四角”、“六角”之說。

左祝都韓王以下,至左大且方,究竟是呼韓邪單於時期增設,還是呼韓邪後繼單於增設,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