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平元年-中平五年的農民起義(2 / 2)

長沙區星起義

中平四年(187),長沙郡(今湖南長沙)人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攻打郡縣,起兵反漢。漢廷以孫堅為長沙太守,進剿區星義軍。孫堅至郡,施設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間,即將區星軍討平。孫堅因其功得封烏程侯。

黃巾餘部複起

中平五年(188)二月開始,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今山東淄博)、徐州(今山東郯城)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次年二月以征戰無功下獄死。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複盛。

巴郡板楯蠻複反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黃巾軍起,巴郡板楯蠻乘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漢廷派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率軍進討,隨即將板楯蠻平定。

刺史改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馬相、趙祗起義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馬相、趙祗等於綿竹(今屬四川)起兵,自稱黃巾,殺益州刺史卻儉,進攻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犍為郡(今四川彭山東)。一月之間,攻略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有兵數萬人。益州從事賈龍集聚州郡兵進討,馬相軍很快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