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是《第九十六章相關內容》晚上發第九十六章
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金城人邊章、韓遂素著名西州,群盜誘而劫之,使專任軍政,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
中平二年(185)二月,百姓不堪重壓,一時俱起,西及益州(今四川、貴州和雲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廣東、廣西一帶)。
中原地區有山、黃龍等義軍數十股,大者有兵二、三萬,小者六、七千,後青州黃巾軍眾逾百萬,黑山軍亦眾至百萬。義軍攻打郡縣,誅殺官吏,聲勢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勢。
江夏兵起事
中平三年(186)二月,江夏郡(今湖北雲夢)兵趙慈起兵反漢,殺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太守秦頡。
武陵蠻複叛
中平三年(186)十月,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西)蠻起兵拳漢,攻掠郡縣,漢廷令州郡率兵將其擊敗。
滎陽民起義
中平四年(187)二月,滎陽郡(今屬河南)民起義。義軍攻打中牟(今河南鶴壁西)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聲勢漸盛。三月,河南尹何功率兵鎮壓,義軍失敗。
南匈奴反漢
中平四年(187)八月,故中山太守張純反叛。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隨幽州(今北京西南)牧劉虞進討張純。南匈奴單於羌渠乃遣其左賢王率騎兵詣幽州。其國人恐單於征發無已,遂反。右部醢落與休屠各胡白馬銅等一時俱起,有眾十餘萬人。中平五年,攻殺並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張懿、西河(今屬山西)郡守邢紀。又攻殺單於羌渠。於是羌渠之子於扶羅立為南匈奴單於。中平六年春,於扶羅至洛陽,欲向靈帝自陳其情。適靈帝死,天下大亂,於扶羅遂率其眾數千騎抄掠河內(古指黃河以北地區)諸郡。不久,於扶羅欲歸其國。而南匈奴國中殺其父羌渠者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阻撓其回國,於是於扶羅駐於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須卜骨都侯不到一年病死。南匈奴王庭遂虛其單於位,以老王管理國事。與漢朝不再有臣屬關係。
張純反漢
中平四年(187),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張純與其同鄉張舉起兵反漢。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結盟,抄掠薊縣(今北京西南),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今河北豐潤東南)太守劉政、遼東郡(今寧義縣)太守陽眾等。有眾十餘萬,屯於肥如(今河北盧龍北)。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為帝,要求漢帝退位,公卿奉迎張舉。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進討張純,因南匈奴反而未果。中平五年十一月,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率步騎王萬,入青州(今山東淄博)、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二地,攻破清河(今河北臨清東)、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等郡,聲勢甚盛。漢廷詔騎都尉公孫瓚率兵進討。公孫瓚與張純等戰於石門(今遼寧朝陽一帶),大破之。張純等丟妻棄子,逾塞而逃,退至柳城(今遼寧朝陽南)。張純之亂於是平定。後張被其部下王政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