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清醒的認識職場(1 / 3)

古語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在進入職場之前,就要對職場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哪個行業最有潛力,隻有這樣才能給自己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最有發展的職業。

1.職場不能隻活在當下

好多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可能考慮的方麵特別少,覺得隻要自己可以勝任,而且待遇也不錯就可以了,然後選擇第二份工作時就不能隻看這些了,就要把自己人生的職業規劃都考慮進去,這個職業規劃的核心就是行業或職務的一貫性。其它的條件都無所謂,它可以是合資的,也可以是外資的,可以是大企業,也可以是中小企業。

要想維持行業的一貫性,當然了,要盡量是從中小企業慢慢向大企業發展,從低職位慢慢向高職位發展的履曆,是程上升的趨勢的。

另一種履曆的管理方式是維持職務的一貫性,拿營銷這個職務來說吧,它的行業選擇範圍是非常廣的,在很多種類的公司都可以做營銷工作,隻要你能堅持保持營銷這個職務的一貫性,幾年下來,你的經驗增長了,就可以以“營銷專家”自居了。這個頭銜可以讓你獲得不少的利益。

不管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是足夠理想,你的第二個單位就必須得確定好自己的專業、特長、主攻的領域等方麵,如果你在第二份工作時還是不能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就有可能要從新開始選擇職業,重新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就算你第一份工作還不錯,你在離職時也要注意保持你的就業方向,行業和職位都不能保持一貫性的話,那麼就算這份工作有再好的待遇也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如果在第二份工作之後,行業和職務都能或是至少其中有一樣保持了一貫性,那麼你的經曆管理的非常好,可能短時間內你還不能看出這種一貫性帶給你的好處,但時間久了,它就會顯露出它的優勢。

選擇第二份工作時,除了要確定職業方向外,還要考慮一下新的公司的情況和職位和情況,要踩著石頭過河,這樣就不能隻看前麵的一塊石頭,要多看幾塊石頭,就像駕駛車輛一樣,那些駕駛熟練的司機不隻看眼前的車或信號燈,還會同時注意看左右的信號燈和前麵的幾輛車,這樣才能更加安全。跳槽也是一樣,要考慮進入這家公司後,下次再次跳槽時,能夠找到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樣的職位,如果知道在未來的一天從這家公司離職後很難找到下一個更好的公司,更好的職位,那麼就算該公司提出再好的條件也不能心動。

要想有一個更好的職業發展生涯,就要按周期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由於10年的情況和10年前你剛剛設定職業規劃路線時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大概以10年為一個周期,來查看你最初設定的職業目標。

人在四十歲之前,麵部表情會隨著周圍環境或自己的精神狀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而在四十歲之後,除非受到非常大的打擊,否則他的麵相就不會再改變了,不僅這些,人在四十歲之後,他的職業和人生道路基本上就固定了,四十歲之後想要改變人生的道路實在是一個大大的冒險,而且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每過十年來回顧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重新來評估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基本上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後一次回顧自己職業生涯的機會了。

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在職場上摸索了十多年,基本上什麼都經曆過了,所以在四十歲後離職的人要麼就是職場的成功人士,要麼就是職場上的失敗者。

可能會有人這樣問:難道十年之內不可以改變職業道路嗎?這當然不是的,因為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四十歲的意義特別大,所以在這個時候要總體的回顧一下自己的職業曆程。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以三年為一個小周期,把十年分成三個階段來重新評估一下自己的曆程,與其到四十歲後連最後一次機會都沒有了,不如從現在開始評估自己的職業曆程,為將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職業的路徑多種多樣,並不是隻有一條路,更不是隻有成功人士走的路才是對的,隻要你根據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未來的目標和自己的具體情況,設計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路線,那麼,你想做什麼,想有怎樣的人生,就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裏了。

2.確保專業性才是出路

這些年來,獵頭公司會經常收到高端人才的簡曆,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曾經在金融機構擔任要職,或是在大企業工作過,然後又辭職到國外進修,有的還是國有企業或機關的公務員。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已經好久沒有找到工作了,有很長時間處於失業狀態的人也很多,過著坐吃山空的生活,現在錢馬上就要花完了,這才趕緊找到獵頭公司,尋求幫助。

他們之所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是因為缺乏專業性,比如說,一個金融行業的人,雖然從事的行業不錯,但是卻缺乏專業性,所以就很難找到工作,因為在很多金融企業,一般性的崗位都會聘用大學生,隻有一小部分特殊崗位例外,前幾年大部分銀行都會實行崗位輪換的製度,在一個部門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被調到其它部門工作,這樣就會造成工作雜亂,專業性比較低,很多公司就不大願意聘用這樣的人。和以前的工作內容最類似的也許就是會計了,可他們的專業水平又不如專業的會計。

這樣的人才,不止大企業不歡迎他們,就連中小企業也不太喜歡他們,在中小企業裏,一個人有可能要負責好幾樣工作,他們其實也有能力去做,可是這些中小企業的老板也不可能放著現成可以勝任工作的人不要,非要去浪費時間培訓他們,等著他們可以勝任工作了,所以,就算他們願意放低姿態屈身在小企業門下,但這些企業卻不願意錄用他們。

這些缺乏專業性的人才到獵頭公司進行求職谘詢時,都是因為他們缺乏專業性而在社會上到處碰壁,甚至有些人對於辭退自己的公司心懷怨憤,覺得自己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換來的卻是公司的解雇,對此心裏懷有強烈的不滿。

由此可見,這個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很多人卻對此一無所知,所以,不要認為公司沒有自己就運營不下去,這樣的想法太幼稚了。公司和員工之間是合作的關係,不再是家人那種親密關係,公司是花錢購買員工的工作能力,而員工則是把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金錢的方式出賣給公司。

日本一家谘詢管理公司的代表每次給公司新入職的員工做培訓演講時都會勸他們:“快點成長成一個有能力辭職的員工”其實他的這種做法就是在叮囑員工,讓他們把自己的實力培養出來,到時就不再害怕被解雇了,這位代表認為,培養員工的忠誠和熱愛公司的感情,還不如誘導他們總想著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樣做反而對公司更好。

隻有這樣,公司才會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以防其它競爭對手把他們的人才搶走,公司的員工也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價值,努力讓自己成為專家級的人物,不管是企業還是員工自身都希望自己成為專家,現代的社會現實也在逼迫我們成為專家。LG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的金昌民博士提出這樣的觀點,在現今這樣的職業大變革的時代,隻有那些可以獨立創造知識的專業人才,才被認可為專家。他預言未來職業結構的兩極化會越來越嚴重,有一部分人會會以獨立創造信息的腦力勞動階層走進上層結構,而另一部分人則會成為失業者或是單純勞動力,中間的階層就不再存在了,現在自以為是中間階層的白領們,如果再不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的話,那麼到最後就會輪為單純勞動力,甚至失業。

當代社會,職業專家正在一點一點占據人才市場,由於專業程度有所不同,人們職業之間的差距也在增大,就算在一樣的職業裏,也有專業性和非專業性之分,而隻有那些真正的專業人才才能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獲得更多的經濟財富,剩下的非專業人士,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隻會日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