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有些上班族沒有做到科學投資,退休之前雖然擁有了房產,但卻沒有足夠的養老金。這些人應該怎樣理財呢?下麵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劉女士與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兩人每月總收入大約4000元,都上了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和養老保險。兒子結婚以後,劉女士隻擁有一套價值40萬元的房子和3萬元的存款。
雖然劉女士夫妻兩個都有退休養老金,但是這筆錢對上班時的收入的替代率比較,一旦退休後,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假如劉女士與丈夫退休後還能生活25年,如果想在退休後繼續保持現在的生活水平,至少存在10多萬元的養老金缺口。由於沒有購買商業保險,就隻能享受最基本的醫療保障。最後終於聽從了理財專家的建議,劉女士製定了這樣的理財方案:把3萬元存款分成三部分:其中1萬元作為保本基金,以備不時之需;5000元作為日常生活費用;萬元進行投資。此外,退休前家庭每年的淨收入為2萬多元,也作為投資資金。
出於安全考慮,劉女士選擇了債券,因為債券是一種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工具,隻要操作的合理,就能獲得較高的差價收入。另外,劉女士打算賣掉市區的房子,再花30萬元到郊區買一套。因為郊區空氣質量好,生活節奏也慢一些,所以既有利於身體健康,又有了20萬元的餘款,完全彌補了養老金不足的缺口,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從上麵案例就能看出,上班族若想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就必須準確的計算自己每月應儲備的的養老金與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1.每月應儲備的養老金
自2006年1月1日起,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降低為8%,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每個月所繳的養老費用等於每月工資×8%。工資包括級別工資、工齡工資、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各種津貼和補貼、過節費、交通費、洗理費、書報費、獎金、夥食補助、住房、租房補貼以及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基金、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房屋水電費等。
2.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
假如1998年以前繳滿了10年的社保養老費,或者1998年以後繳滿15年的社保養老費,我們就可以在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
根據我國的社保養老製度,以1992年至1998年期間參加工作的上班族為例,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包括三部分,即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其中過渡性養老金要依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進行計算,數額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前二者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120
為了幫助上班族更好地掌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我們可以舉例說明。如果某人每年交2000元的社保養老金,共交25年,那麼個人賬戶累積為5萬元。假如他領取養老金時當地上年的平均工資為2500元,那麼他每月領的養老金=2500×20%+50000÷120=元。
按照上麵的方法,上班族就能輕鬆的算出10年、20年或30年以後,退休時每個月能有多少退休金,從而製定科學合理的理財方案。
4.左手開源,右手節流
所謂“開源”,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個人的收入水平,達到收支平衡、財務自由的目的,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節流”指的是盡量壓縮不必要的花銷,從而使收支平衡。左手開源,右手節流,兩個方麵相結合,是一個不錯的理財計劃。
先說一下開源,有的中老年人在退休後還是不想過一些平淡的生活,工作時在外邊忙碌習慣了,突然閑下來覺得自己像個廢人了,一天不賺錢就覺得手癢,下麵大家來看一看退休老李炒股的故事。
老李原來在一家公司裏做廣告策劃工作,退休後炒起了股票,現在是證券大廳大戶室最有名的技術派投資者,很多人都找他做參謀,老李是1998年入市的老股民,證券交易所市場大戶型開設的時候,他是第二個入場的人,退休以後由於沒有事做,覺得無聊極了,就又開始研究股市,對於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大政方針的分析都很有獨到的見解,市場感覺也很敏銳,經過在股市十幾年的磨煉,早就成了一名老練的投資者,他這樣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就該對國家的經濟前景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堅信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好的,建議大家平時少去聽那些不可靠的小道消息,多看點專業書籍,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先讓自己成為內行,否則,大盤有一點震蕩就會驚慌失措,他更重視技術分析,善於從多重指標共振的現象中抓黑馬,對於大盤、板塊和大股,他覺得分析應該遵循這樣的思路:大勢走好後,就要追蹤板塊輪動中的熱點板塊,並及時的抓住其中的領頭羊,對此,他認真的說:“當然了,我也有弱點,一隻股票漲到理性分析的高位時,本應賣掉,但是我卻產生了新的幻想,以致於沒有及時的止盈,收益不增反而減了許多,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也在不時的剖析自己。”老李的炒股心態非常好,他覺得自己投入股市的都是閑錢,賠賺都是正常的,也不是特別看重收益率,對於他來說,天天要到股市來,就是尋找一種樂趣,這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周一到周五,隻要是交易的時間,老李就會準時到證券交易大廳來,除了買賣股票,他還和股市結實的老年朋友們擺龍門陣。
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股票幾乎可以說是回報率最高的了,正是因為收益高,所以我們經常殾有看到很多股票交易大廳有一些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那裏炒股,但是根據收益和風險正相關原則,股票收益高,同時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很多老年人退休後炒股是越炒越虧,甚至把自己養老的錢都賠進去了,所以炒股時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而對那些手頭有很多閑錢的抗風險能力較高的老年朋友們來說,如果對股票投資有興趣而且具備相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也可以適當的進行股票投資,這裏要注意的是,在股市投資中有一個所謂的“投資100法則”,也就是說“理財投資組合中風險資產比例=100—年齡”。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投資比例就是投資者可以用來投資於股市等風險領域的最大資產比例。如果您現在有60歲了,那麼按照上述公式計算出您可用於投資股市的最大資產比例為40%,具體炒股時可以選擇新股申購,申購新股就是我們常說的打新,打新的風險相對較小,從證券市場建立十幾年來,隻有少數的幾隻股票在上市當天跌破發行價,其它股票在當天都能為投資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收益,而且收益率還是很可觀的。但是打新是具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的,所以老年朋友們在退休後炒股,一定要抱著一顆平常心,不要因為股市的變化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和身體健康。
再說一下節流,現在在許多上班族中流行著一種享樂的消費觀念。他們的口號是“掙多少花多少”,每月的收入全都用來消費和享受。每到月底銀行賬戶基本處於“零狀態”,最後成為“月光族”。
王麗今年25歲,在一家公司做經理助理的工作,每月工資5000多元。王麗每月基本開銷為4000多元包括生活開銷1500元,房租1100元,交通費400元,話費300元,服裝200元,再加上其他日常用品及應酬,5000多元的工資很快就花完了,一到月底便成了月光族。等到王麗想要買房時,才發現自己工作幾年後幾乎沒有任何積蓄,連首付款都交不起。就是因為這樣,他的婚事也隻能一拖再拖。
像王麗這類收入比較多,花錢太隨意,一到月底所剩無幾的上班族來說,若想擺脫這種生活狀態,就要要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麵開始理財。具體來說,上班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開始入手,真正做到“開源節流”。
1.樹立投資意識
投資是增值的最好的途徑,因此月光族在消費的同時也要形成很好的投資意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進行投資,如股票、基金、債券等都是可以的。這樣做不隻能讓我們的資金“分流”,還能克製大手大腳的消費不良習慣。值得注意的是,開始時由於經驗不足,盡量小額投資,以降低投資風險。
2.找一份兼職工作
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下,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找一份兼職,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家庭收入,還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英語老師可以辦各種輔導班,或者兼職翻譯、導遊等。
3.網上開店
互聯網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賺錢的方法。網絡賺錢和傳統賺錢模式不一樣,具有風險小、方式靈活等特點。所以,上班族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網上開店,如服裝店、化妝品店、飾品店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店之前,一定要選好適合自己的產品,找到質量可靠的供貨商。
4.合理計劃開支
每月的工資發下來後,第一就是要做好理財的計劃,比如說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節省等。做到每月把工資的1/3或1/4固定納入個人儲蓄計劃之中,可考慮辦理零存整取。就現在看來,儲額雖然隻是工資中的很小一部分,但若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一年後個人賬戶中就會有不小一筆資金。這筆儲金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如添置電腦、電視等大件物品,用於個人“充電”學習及旅遊等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