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開拓心靈世界的一代大師(3)(1 / 3)

詩人所生活的時代,社會混亂,人民生活無以為繼。他一心想挽救這一危亡的局勢,但是雖有“匡國”用世之心,卻無意間卷入黨爭漩渦,受排擠、受壓抑的窘境始終困擾著他,使他痛苦不堪,以至於無法擺脫;妻子不幸病逝,子女年幼無人照顧,更加重了他的心緒焦慮和精神痛楚。所有這些難堪的處境就促成了李商隱感傷的、內向型的性格與心態,他把自己的內心痛苦和複雜的內心世界用女性心理細微變化的特點展示出來,“他的悲劇性和內向型的性格,使他靈心善感,而且感情異常細膩。”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26、431頁。家事國情,人情冷漠,世態炎涼,與朋友的交往,與異性的接觸,他的一腔苦水,都能引發他豐富的情感活動。於是,“多感”、“多愁”及其所帶有的悲劇色彩,就形成了他作品中女性情結的主調。晚唐的衰敗腐朽,引起了士人對現實的失望和悲觀,他們的生活圈子越來越狹小。李商隱就是在其中的遊走者。在當時,詩歌的形式和內容前人已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詩人在繼承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吸取各家所長,從自身情感和審美情趣入手,在詩歌內容與形式方麵進行了藝術獨創性的開拓。就內容而言,男女情愛(《無題》)善於表達男女雙方的情思,別離後的思念之苦,作者完全是用“心”來寫情,用“心”來寫意,用“心”來寫人和物的,所以詩中每個意象都有濃鬱的情感,都帶有溫柔而細膩的女性情結。就形式而言,他擅長用精美華麗的語言,含蓄曲折的表現方式,回環往複的結構,構成朦朧幽深的意境,所有這些就成了詩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總之,家世、身世、時世等方麵的經曆造成了詩人的內向性格,受壓抑的痛苦,又使他情思敏銳,多愁善感,感傷情調濃重,善於描繪女性特有的細膩心理靈感,在詩歌的發展上確實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並將其發展到了極致。對心靈變化的挖掘刻畫的深細,並能將短時間內的心理靈感轉化為可感的內心形象,使讀者可感、可視、可親,這種效果在他的《無題》詩中表現的非常充分,使他的《無題》詩朦朧曲折,含蓄多義,對心靈世界刻畫描寫的深邃細密,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從而構成了《無題》詩審美的外部表征。

《無題》大多為愛情詩,他的愛情詩又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寫給妻子王氏的,有婚前的愛慕,如《荷花》、《贈荷花》,“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以荷花比喻妻子,以天真自然的真淳盛讚妻子的美麗漂亮;“霧夕詠芙蕖,何郎得意初”(《漫成三首》之三)。寫得是初婚時的得意與欣喜心情;《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用從前與妻子相聚之樂,來寬慰當下孤獨寂寞的相思之苦。王氏死後,詩人又寫了不少悼亡詩,如《正月崇讓宅》寫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悲哀,由景見情,從白天寫到夜晚,由門外到宅內,再到室內,對環境的層層描寫,那種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和內心活動襯托而出,情真意深,十分感人,所以張彩田稱它“情深一往,讀之增伉儷之重,潘黃門後絕唱也。”。《玉谿生年譜會箋》。另一類是詩人寫給心儀懷戀的女子的情詩,具體的時間、地點、對象均都難以確指,為此名為“無題”。因為這種特殊的婚外情在古代是不被社會認可的,所以往往都有一定的隱秘性和悲劇色彩。詩人在熱切追求愛情之時,往往穿插交織著個人的理想願望的渴求,每當愛情遭到挫折和痛苦時,仕途的失意、懷才不遇的鬱悶、怨恨融彙其間,所以曲折情深多變,哀淒感人,令人心靈震顫,一腔悲情往往表達出讓人敬仰的悲劇美。如對男女雙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描寫是“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描寫無怨無悔、萬死不辭的追求;用“夢為遠別啼難喚,樹被摧成墨未濃”來抒寫相思之苦、離別之痛;用“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表達了對心上人的期盼;用“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來抒寫愛情失敗後撕心裂肺的呼喊;用“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來表達對情人刻苦銘心的思念,這些名句都是描寫男女情愛生死不渝的心靈契合,具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的愛情詩影響最大的還是這一類“無題”佳作。

對內心活動而言,本是抽象的,詩人往往能使這一抽象的東西變為具象的東西,有的用畫麵來顯示,有的用具體的物來說明,有的通過形象來流露。特別是那些愛情詩對女性內心活動的刻畫更是精細微妙,詩人對心靈世界的展示達到了無人逾越的高度,他能把男女情愛寫得真真切切,血濃於水,放在同一環境中,往往把自己的相思之苦推及到女性身上,顯示出了男女之間的感情是互相的,一致的,相通印證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這兩句詩,詩人將自己的相思苦熬推及到女方身上,想象女方早上起來梳妝時如何擔憂容顏衰老,春光不再,晚上吟詩時又如何覺得月光寒冷,孤獨難耐。從“曉”到“夜”的思念著心上人,無時無刻不在表達對對方的關心體貼和一腔熱情,在作者的想象中是如此的令人心碎。這種推己及人與體貼入微,將男女雙方的相思之意表達得真摯感人,催人淚下,如果沒有切身的生活體驗,是無論如何表達不到位的。同時,淒苦的情,豔麗的詞的有機融合,使詩人的性格顯得那麼靈感,那麼心細如絲。我覺得,這實際上是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痛苦掙紮,在這掙紮中,詩人又苦苦尋覓著心中的理想,心中的夢,心中的美。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心靈世界的各種觸發,女子那種獨特複雜的、豐富多彩的、隱約淒苦的心理變化都有紛紜的反映和展示。有時為了展示這種微妙的心理特征,他的詩中的意象自然而然地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諸如玉煙、珠淚、夢雨、靈犀等等,這些意象如同作者用心網過濾了一般,一切客觀的因素都不複存在,留下來的完全是經過作者淨化了的、與女性心靈相融合的純情。在他的筆下,男女之間是平等和諧的,特別是戀情方麵,沒有占有和被占有的霸氣,也沒有誰為滿足某種欲望的庸俗情調,而有的隻是熱烈的相愛,刻骨銘心的相思;即使情愛毀滅後的感傷,也都表現出了對對方的同情、理解、尊重和體諒。這就說明,詩人是用女人之心的善良去對待每一個人,去善待每一個人的。如《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首聯是由今宵情景引發對昨夜的追憶;頷聯由追憶昨夜回到實境。“身無彩鳳雙飛翼”向來用作美滿情愛的象征,此處用來暗示愛情相隔,富有翻新意義。“心有靈犀一點通”比喻男女心心相印。雖不能相見,卻有一種心靈感應,心與心相會了,充滿了神異色彩。男女相愛而不能相見,是十分痛苦的,人不能聚而心卻相通,也是莫大的安慰。不過,“詩人所要表現的,並不是單純的愛情間隔的苦悶或心靈契合的欣喜,而是間隔中的契合,苦悶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藉。”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59頁。頸聯表麵上寫詩人所經曆的實境,實際是因身受阻隔而引起的對心上人今夕處境的想象,酒宴上遊戲的歡快、氣氛的熱烈,更加重了詩人分離的痛苦,表現出詩人多麼希望與對方相聚相守的心情。作者這種心情往往是在突出女性心理的變化來表現的。從而通過這種迫切心理的描繪,增強詩人的孤獨感、寂寞感。詩人由己的相思焦慮推及到對方的相思苦悶,由對方的相思煎熬,強化自己的心理饑渴難耐之情。在這裏,詩人將雙方的心理變化寫得很純,很美,很聖潔,不雜一些他念,達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這種心理靈動的閃現完全打破了時空次序,從昨夜到今宵,再到昨夜,突然又宕到今宵相離相分的實境,由想象到自身處境,實境虛寫,虛境實寫,交錯迭宕的展現,顯得時斷時續,變幻迷離,把詩人無法抑製的離別痛苦,孤獨難耐的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男女間的愛戀是建立在平等、互相的基礎上的,對對方充分表達了尊重、關心、愛護之意,這種心理感情的平等關係的彰顯,正體現出作者對女權的重視和善意,表現了作者積極的愛情觀和女性觀。隻有心心相印,人與人之間才會有這樣的體驗。隻有始終以一顆赤誠之心善待他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深情。可見詩人對女性靈動的心理探尋真可謂細膩到了不能再細膩的地步,實在令人瞠目,從而創造了“色彩繁豔、吐韻鏗鏘,結體林密,而旨趣之遙深者未窺焉”馮浩:《玉溪生詩箋注序》。的獨特風格。對這種心理的描繪,隻能通過女性複雜微妙的感悟來表現,因為女性對客觀事物的感悟的敏銳程度比男性細致的多。而這種心理的靈感又是隱隱約約、時隱時現的,所以又是難以捕捉的。詩人的《無題》詩又善用比喻,典故,象征,暗示等手法,有的比興還有詠物寄托,借指某事之意,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難度。盡管如此,“人們仍能欣賞這類詩中朦朧的柔情美,因為詩人通過眾多互不連貫的獨特意象將他愛情生活中的痛苦和無限的思念表現得深切美麗,仍然能讓人概括出人們共同體驗過的情緒,所以仍能為一般人所理解。”葛曉音:《唐宋詩詞十五講》,第18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這種理解的難度及多義,其實是一種朦朧的美的境界,表現出來的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造成朦朧的,虛虛實實的,似夢似幻的新奇。同時,在技法上詩人為了達到某種效果,有時對女子心靈的多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