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開拓心靈世界的一代大師(3)(3 / 3)

詩人對女性刻骨銘心的細膩柔情的描寫,意象與意象,情事與情事之間往往是“山藥蛋”式的不和諧。但正因為這種不和諧,就給讀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讓讀者根據接受美學的理論,去擴大和補充自己的閱讀期待。讀者群中的生活經曆、審美情趣、審美經驗的不盡相同,男女讀者的個性的差異,對作者筆下這些意象、情事就會產生相反的理解和結論。所以說,《無題》詩產生朦朧多義也是正常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麵是詩人本身的因素,另一方麵是今人在闡釋古詩時,往往是用今人的思維方式和欣賞標準去衡量古人的事、古人的心理。去感受古人所處的情境,特別是用現代人的思維定式去揣猜古人,那必然會產生時代距離感,也必然會造成五花八門的理解,得出形形色色的結論。然而,正是這種多義的理解,恰恰豐富了其《無題》詩的情感內蘊和藝術厚重感,從而使他的詩義更加豐富多彩。

就當時的詩壇發展來看,詩人對女性心理世界的精妙描繪,可以說是詩壇上的一大創新。這是因為,在他之前的詩人中沒有哪位詩人將女性心理變化作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他為什麼要選擇這一獨特意象呢?這是因為他就是借用對女性內心的細微變化來反映對時代的看法,用淒豔的情感表達了對社會的擔憂,用朦朧的意象表達了對唐王朝無力回天的哀挽。無論從意象、意境、詩體結構等方麵都是一大突破,正因這一創新,才具備了他獨領詩壇而又高於詩壇的大師地位。假若他不在女性心理靈動上發掘開拓,他的孤獨、飄零、惘然、無奈、感傷情調就失去了依托,正是因為他做到了淒苦的情和豔麗的詞通過對男女情感的有機統一,才在藝術上給後人開辟了無以逾越的新境界,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讓後人念念稱頌,贏得了世人的推崇是必然的。

綜上所述,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女性與男性是平等的,女性不再是“禍水”、“玩物”、“男人的附庸”,這充分說明作者對女性地位的捍衛。在詩人看來,女性就代表著美麗,代表著柔情,代表著溫馨的家,代表著美好的生活。所以詩人在詩作中歌頌女性,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女性世界更精彩。詩人對女性的歌頌,也是在歌頌美,歌頌生活,因為在詩人看來,女性是生活的全部,沒有女性就沒有了生活,沒有女性就沒有多彩的世界。當時,作者盡管舉步維艱,生活困頓,但他還是熱愛生活,向往生活的。作者正是通過女性情結這一載體來展現生活的美好,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這正是他在詩壇上的一種開拓性創新。

李商隱在對心靈世界的開拓中,善於用典故,使意象著意於情感表達的力度,使心靈世界的層次豐富多彩,使朦朧的心靈意象化為恍惚迷離的詩境,令人難懂難猜,形成詩歌的飄渺撲朔的朦朧美。在《春雨》一詩中,為所愛之人遠去而心境淒悲傷感,尋訪不遇而雨中獨歸,推及到對方路途中和自己一樣的悲淒,夢醒後,冀望夢境依稀、書信不通的悵惘、男女彼此的思念,真是回環往複,層層纏綿盤旋。全詩借助於春雨飄灑迷朦的自然特點,把主人公迷茫的心境、思念的深摯、別離的寂寥渾然一體的烘托出來了,“紅樓隔雨相望冷”使色彩與感覺相對照,“珠箔飄燈獨自歸”因雨而產生的幻覺,細致入微的描繪出主人公寂落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尾聯的象征意義更富有創造性,借自然景象把書信不達的預感形象化了,從而使主人公抑鬱惆悵的情緒與廣闊無垠的雲天融為一體,有力的表達了人物的生活、處境和感情,其中雨絲、燈影、珠箔等意象,具有輕絲般的迷蒙,詩境極具幽美曲折之致。另如《碧城》: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墜水精盤。

全詩都用隱喻,幽晦深曲。用假托仙女來寫入道公主,通過居處、服飾和周圍景物來寫幽期密約,因所要表達的意旨皆通過象征、暗示、雙關、用典來表達,似覺恍惚朦朧,所指難明。如將幽約場景安排天上,將道教傳說和古代神話引入詩中,使詩作極為瑰麗奇偉。頸聯設想新奇,景象壯美,有與李賀《夢天》相比美,用典巧妙,意境深曲,又與《夢天》迥然有別。全詩所指莫衷一是,眾說紛紜,體現了詩人朦朧多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