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開拓心靈世界的一代大師(4)(1 / 3)

李商隱詩的朦朧情思和朦朧意境裏,好將濃濃的情思隱藏起來,或用一種獨特的東西遮蔽起來,似有若無,若即若離,撲朔迷離,使詩的意境恍惚朦朧。如《為有》:“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先暗示出怨苦的緣由,再以少婦之口揭示“怕春宵”的原因。前兩句的因果關係設置了懸念,令人思索,後兩句雖以少婦之口吐露真情,實際上丈夫心意也表達而出了。嬌嗔少婦對丈夫、對春曉愛戀的深情,同樣也是丈夫的意緒,二人的苦惱是相同的,嬌媚、柔情、苦惱、怨恨、惋惜統統顯現出來了,蘊藉深婉,耐人尋味。關鍵是僅因丈夫早朝就產生如此怨氣不可思議。這一“怕”字內涵相當豐富,怕丈夫早朝,怕孤獨,怕辜負美好的時光,怕損害美好的愛情生活,如此多維度的意義表達,確實令人不好確指,讓人迷離茫然。《聖女詞》一詩也是如此。有借愛情的遇合寄寓身世說,有寫自己與女道士之愛情說;有諷女道士說;有以一種人間情愛,去想象聖女神的天上生活說等等。不管作何種解釋,都難以找到確切無疑的證據。這與詩句中的重疊意象的比喻有直接關係,詩人將本體融注於喻體中的濃烈情思,采用了沒有出現本體的重疊象喻,或者說本體就是融注於喻體中的朦朧情思的緣故。

李商隱的愛情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有很多話要說,但“欲言還休”,因環境的種種局限,他不敢直視世上每一個人,隻有將自己的一腔苦水運用藝術化、心靈化的詩句表達出來,他采用重疊象喻的表現手法,使詩中的每一個意象就如同蒙上了一層青紗,增加了幾分神秘和朦朧色彩,人們欣賞他的《無題》詩,就如同隔霧看花,讓人難以捉摸。詩人為了表現纏綿悱惻的情緒體驗,“善把心靈中的朦朧圖像轉化為恍惚迷離的意象。”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26、431頁。他的重疊象喻的獨特表現在《錦瑟》一詩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真是“一篇錦瑟解人難啊”。梁啟超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詞》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麵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若還承認美的價值,對於此種文字,便不容輕輕抹煞。”對《錦瑟》這首詩的解說有很多家,但還是沒有說明他的確指寓意,關鍵就在於,頷聯與頸聯的四個典故五個象喻的運用。為了便於分析,我們不妨引出全詩: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此詩是自傷說、還是悼亡說、自況說等不下十餘種,有這麼多的解釋,就因詩中未提供任何真實的描寫,也未言明何時何地何事,也未提供任何線索,隻有五個在邏輯上並無必然聯係的象喻,和貫穿五個象喻的一種迷惘感傷的情思:莊生夢蝶、杜鵑啼血、良玉生煙、藍田日暖、滄海明珠,這五個意象之間並沒有任何必然的邏輯聯係,作者用一個“情”字將這些跳躍跌宕的象喻連接起來,以此來表達五種迷惘感傷的情緒,傳達出了悵惘、悲哀、傷感、虛幻、失望的情思。這五個意象都是虛無飄緲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表現出來就體現了霧裏看花的朦朧特征境界。這樣的意境和情思隻有在李商隱的筆下才會出現。然而作者在這裏究竟要告訴讀者什麼?表達一種什麼樣的真切之情,確實難以猜透,非常難以揣摩。欣賞者隻能從“華年”和“惘然”的映襯中,構築起全詩朦朧傷感的追憶華年不再的情緒氛圍,體會作者對仕途坎坷、老大無成的處境的哀怨、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溢於言表。如果用心靈和情感體驗的話,感染人的是籠罩在色彩和意象上的濃重複雜、糾結不清的人生對立的情緒和矛盾。“哀怨惘悵和執著甜美,迷惘的心境和熱切的希望,傷心與喜悅,失望和希望。”李紅春:《徘徊於執著與超脫的詩魂—李商隱一詩的文化解讀》,載《名作欣賞》,2003.(8)。總之,詩人在這些矛盾的對立中迷惘著、痛苦著、追求著、向往著,內心世界的大門始終是半遮半掩的,裏邊有一個含羞草式的“情”在。然而正是這摸不清、猜不透的情感意緒,讓人們品味不盡,如一杯甘醇的美酒,醉倒過無數世俗男女、文人墨客。這就是李商隱《無題》詩的魅力。李商隱的詩美就體現在神秘性和創新上,這就是人們千百年來一直探索追尋的奧秘所在。

一首詩中連用這麼多典故和神奇的象喻實屬罕見,“莊生夢蝶”、“杜鵑啼血”這兩個意象的比喻,本體均未出現,一是似幻亦真的夢境,一是美麗傳說所提供的悲傷圖像,這本就神奇,用帶有神秘色彩的喻體、去比喻未曾明言的本體,迷離朦朧自在言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又有兩個十分朦朧的喻體。由滄海遺珠與鮫人泣淚兩個意象疊合而成,月也好,海也好,珠也好,淚也好,都不過是喻體本身帶著的朦朧意蘊,“藍田日暖,良玉生煙”本為可望而不可及,純係意中之象。這五個象喻本體均未出現,而作為喻體的形象卻寄寓著濃濃的情思,詩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已和這些喻體形象融為一體,構成了淒迷感傷的情思,把這些情思與喻體呈現的圖景組合成一個全新的朦朧境界,並且是多層次的。曆代人的解說都有那麼一點,並重疊交錯,把意象與象喻有機排比錯落,虛虛實實,似隱似現,自然就造成了一種朦朧之美,李商隱這種構思之巧,嵌合之妙,融會之天然,展現的藝術朦朧之美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無題詩首首為珠璣,結構的巧妙令人慨歎。在《無題四首》其二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