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世間著名傳奇的主流之外,此時還有不少以曆史題材來反映現實,揭露醜惡、鞭笞腐敗的。這類作品著名的有《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高力士外傳》、《安祿山事跡》、《李林甫外傳》等。
《長恨歌傳》,作者陳鴻(770-830?),字大亮,與白居易為友。白居易作《長恨歌》,使他作《長恨歌傳》。此傳與歌情節、人物均大致相同,但角度有別,各有側重。《長恨歌》從唐玄宗重色而誤國、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兩方麵揭露與歌頌,而《長恨歌傳》側重描寫唐玄宗荒淫誤國上,對李楊纏綿愛情渲染的淡一些,所以《長恨歌傳》具有更濃的曆史批判性,政治諷刺性更明顯。他的《東城老父傳》批判性更強,通過賈昌的發跡到淪落,流露了盛衰榮辱變化無常的感慨。唐玄宗前後期治國得失,賈昌作為曆史見證人,一目了然,為此,賈昌的親見就更有說服力,批判性也更強。李公佐的《謝小娥傳》記述謝小娥的父親與丈夫因經商為人所害,謝小娥為他們報仇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極具個性的女性形象,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一生坎坷,處處碰壁,但功名利祿之心非常強,在唐傳奇中就有專門否定功名利祿,揭露官場黑暗的傳奇。這類小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枕中記》與《南柯太守傳》。《南柯太守傳》作者李公佐,貞元、元和間人,曆經中晚唐九朝,任官時正值牛李黨爭如熾之時,宦海沉浮,感觸良多。他一生以寫傳奇故事為主,是唐傳奇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謝小娥傳》、《廬江馮媼傳》、《古嶽瀆經》。《南柯太守傳》是其代表作。成就也最高。《謝小娥傳》寫謝小娥為父親和丈夫報仇的故事,當時已廣為流傳,《新唐書·列女傳》中有簡約記載。明代淩蒙初據此改編的話本,題為《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清代雜劇《龍舟會》也由此改編而成,《廬江馮媼傳》寫馮媼遇見董平亡妻夜哭之事,《古嶽瀆經》寫水神無支邪的故事,這兩篇情節簡單,思想性,藝術性並不高。他的四篇傳奇都關涉夢幻鬼怪,但現實意義比較強。《南柯太守傳》諷刺了在中、晚唐時期的士人心態。主人公淳於棼是“遊俠之士”、嗜酒使氣,放蕩不羈,廣交朋友,養豪客,不習政事,因武藝出眾做了軍官,因“酒後忤帥”被貶,落魄而終。但進入夢後,他卻被大槐安國國王看中,被選為駙馬,與公主“情義日洽”、“榮曜日盛”,婚姻美滿。“出入車服,遊宴賓禦,次於王者”,真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又委以太守,權傾一方,政績輝煌,因此更加受到國王器重,“賜食邑,錫爵位”,甚至“居台輔”,執掌國家大權,引人嫉妒,最後因“師徒敗績”、“公主遘疾”而亡,政敵讒言不斷,致使“王意疑憚”,遂失恩寵,被遣送回家,途中世態炎涼之景,使他“心甚歎異”,不覺悶悶不樂,隨後夢醒。作者是通過夢境寫人生,既概括了向上爬的為宦者的仕途周折,對熱衷功名利祿的士大夫的諷刺,又將當時的社會現實集中於一夢,用曲筆揭露官場黑暗和陰險,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