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給自己的心理做個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2)(1 / 3)

我國製訂的這一健康老人標準,既符合當前我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又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人體健康標準的具體規定。世界衛生組織製訂的健康標準是軀體沒有疾病,並符合以下條件: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感到過分緊張;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挑剔;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⑤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臀位置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肌肉、皮膚有彈性。

(第六節)心理問題對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現

1.生活在都市裏的老年人由於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

2.有些老人將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這會影響身體健康和家庭和睦。

3.到醫院就診的老年人中30%~40%的常見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心理因素有關。

4.患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的老年人,在其致病因素中,心理問題已超過生理原因占主導地位。

5.心理疾病會誘發或加重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老年癡呆症等眾多的老年疾病。

6.消極情緒是破壞身體免疫係統的凶手,是導致身心疾病的誘因。

7.心理狀態不正常的人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這些情緒會頻頻給腦垂體以不良的刺激,致使它發生各種偏激過敏的信號,擾亂內分泌的良好均衡狀態,從而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第七節)心理平衡是心理保健的關鍵

心理平衡是心理保健的關鍵。老年人要想保持心理平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在現實生活當中,老年人一旦遇到難以處理的事,就很難做到心理平衡了。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老年人能意識到心理平衡的重要性,再加上一些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做到心理平衡也就不難了。

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是心理平衡的核心和關鍵。正確對待自己就是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對自己的優勢也要很清楚,不要低估自己、打擊自己的積極性,使缺乏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更不要高估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定位,使自己迷失前進的方向。“人貴有自知之明”,所以,要保持心理的平衡一定要正確對待自己。當然,人存在於社會,不可能獨立存在,人要生活在自己的群體中,所以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他人的優點和不足。不要拿自己的不足去和他人的優勢作比較,這樣隻能是使自己失去信心和勇氣;更不要拿自己的優勢和他人的不足作比較,這樣的話,你永遠都不會有進步的可能,你永遠都會是那隻“井底之蛙”。

社會的發展必然會有它消極和陰暗的一麵,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一定要辨證地去看待我們社會的發展,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的發展。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處於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那麼老年人要想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應該從哪些方麵入手呢?

心理專家給你支招:心理平衡十法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要求自己過高,根本非能力所及,於是終日鬱鬱不得誌。這無異自尋煩惱。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有時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小的過錯就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受挫,最好還是明智地把目標和要求規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並懂得欣賞自己的成就,自然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望夫強、父母望子女成龍。假如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感失望。其實,人各有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何必非得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

當我們勃然大怒時,很多錯事或失態之事也就油然而生。與其事後懊悔,倒不如事前明智地自製。當然,把憤怒轉移發泄於其他方麵,如打球等體育活動中去,就會輕鬆許多。

4.偶爾也需要屈服

成大事者處事無不往大處看,隻有無見識的人才會去鑽牛角尖。明智的有識之士做事,隻要大原則不受影響,在小處可以妥協讓步,這既無礙大局也減少自己的煩惱。

5.暫時回避

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或打擊時,最好暫時將煩惱放置一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娛樂等,等到心境平和後,再重新麵對自己的難題。

6.找人傾訴煩惱

把所有抑鬱埋藏在心底,隻會令自己鬱鬱寡歡。不如把內心的煩惱告訴自己的知己好友,心情會頓感舒暢。

7.為別人做點事

助人為快樂之源,幫助別人不僅會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