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給自己的心理做個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4)(1 / 3)

另外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另外,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係統有明顯的負麵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維持體力活動的健康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

心理專家溫馨提示:運動有益健康,但是要把握好尺度,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否則運動不但不能發揮其作用,還會給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

(第八節)“交”出健康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汪曾祺把自己的養生之道歸結為兩個字,即“卻老”,那麼何謂“卻老”呢?汪老說:“人總是要老的,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人可以讓自己老得慢一點,除了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外,還有一點最重要,就是經常和年輕人在一起。”冰心老人說她的朋友從四五歲到四五十歲的都有;華君武老人76歲高齡時還仍然“保持和七八位中青年人的通信,他們有的是解放軍,有的是工人,有的是農民,有的是知識分子。”老人把這種通信稱為“精神上的青春寶”,並說這是他“這個小老漢對付老年的辦法”之一。

當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的交際範圍非常的廣泛,身心也很健康。

比如,81歲的杜爺爺,身體特別硬朗,精神也很好。他健康的經驗就是廣交朋友,積極交流。他每天都到附近的花園找人聊天,在與人交談中敞開心扉,笑談古今,小到煤氣、水價、蔬菜、水果,大到股票、期貨、國際戰爭,笑聲不斷、其樂融融。健康就在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交”了出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際交往可以滿足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人際交往可以消除退休後的孤獨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心理成熟的標誌;人際交往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證。

每個老年朋友都渴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晚年生活幸福、愉快。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朋友卻會碰到一些問題和困惑。例如,有些老年朋友真心想與人友好相處,卻交不到朋友;有些老年朋友與兒女存在隔閡,影響了家庭幸福;更有甚者,有些老年朋友與老伴風雨相伴幾十年,退休後卻出現了感情危機,等等。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在與人交往中獲得幸福和快樂呢?

首先,要選擇好交際的對象。選擇好交際的對象,就是要保證交際的質量使自己受益,使自己快樂。俗話說“談者如君子,自受其善之”。不管是與人交流還是與人交往,互相理解,氣氛和諧,雙方都會受益。

其次,要看交流和交往的內容。老年人之間的交往必須是有意義的,交流內容必須是健康的,消極傷感的話題隻能是越談越傷心,越鬱悶,不利於身體健康。更不要說無端議論他人是非。老年人在一起要談論一些健康的有意義的話題,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才能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第三,交往範圍要廣泛,不分親疏,不論年齡長幼。對老年人來說,多和年輕人在一起,能使自己的心年輕活躍起來,能夠使自己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使自己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全新的感觸,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不至於使自己成為“井底之蛙”。

心理專家溫馨提示:老年人要永葆友誼

友誼是我們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時的疏解劑,心中壓抑時的流瀉口;是我們災難時的庇護所,疑慮時的商議者;是我們頭腦衝動時的清醒劑;也是我們沉思時的鍛煉和改進。友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則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老年朋友要善於交往和廣於交往。

(第九節)當欲求不能滿足時

馬叔叔今年64歲,退休後和老伴開了個肉食店,生意非常好,收入足夠他和老伴安度晚年。可是當他發現對麵的肉食店的生意比他的還好時,他的心理就有點不平衡了。為了和對麵的店競爭,他想方設法地要把對麵的店打垮,他更加辛苦地工作。對麵肉食店的店主一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身體素質好,精力充沛,熬夜、加班加點地幹都不在乎。而馬叔叔本來就有高血壓,最近又加上緊張、焦慮、著急使病情加劇,最終因體力不支,在水果攤前,突發心髒病猝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