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晁補之(1 / 2)

晁補之(1053-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曆仕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禮部郎中及地方官職等,曾兩度被貶。文章溫潤典縟,亦工詩詞。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編》。

水龍吟

次韻林聖予《惜春》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幽葩細萼①,小園低檻,壅培未就②。吹盡繁紅,占春長久,不如垂柳。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隻是、人間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輕孤、芳醪經口③。那知自是、桃花結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來風味④,春歸時候。縱樽前痛飲,狂歌似舊,情難依舊。縱樽前痛飲,狂歌似舊,情難依舊。

“注釋”①葩(pā趴):花。②壅(yōng庸):用土肥堆積護住植物根部。③孤:同“辜”,辜負。芳醪(láo勞):美酒。④風味:猶風度,風采。

“譯文”試問春天何苦行色匆匆,帶著風伴著雨奔馳急驟。綠萼纖細香花清幽,小園裏欄檻低矮,剛剛壅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春風吹盡了繁花豔紅,占有春光若能長久,繁紅不如垂柳。算起來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卻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這份愁隻是善感愁懷的人間才有。世間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見風雨摧花,我怎忍輕易辜負(舍棄)那入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來是,桃花由於結子才零落,並非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名無成,老來風操未就,已到春歸時候。縱然是痛飲美酒,依舊像昔日狂歌,那豪情卻難依舊。

“賞析”這首詞,寫景、抒情、明理,三者相融,渾然一體。寫春景中小園幽葩細萼壅培未就,經不住風來雨打,繁紅落盡,不如垂柳占春長久,流露出惜春之情,以抒發自己的愁思春恨。但同時闡明花落不是因春歸去,而是因結子自瘦,這如同人老自知世態功名,不為它失敗未就而頹恨不休;最可寬慰的是,尚有多情好友樽前相對,歡情依舊。全詞語辭凝煉流暢,言簡意深;情感沉鬱,但胸懷豁達。

憶少年

別曆下①

無窮官柳②,無情畫舸③,無根行客④。南山尚相送,隻高城人隔。罨畫園林溪紺碧⑤,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

“注釋”①曆下:今山東濟南。②官柳:大道旁的柳樹。③畫舸:畫船。④無根:形容四處飄遊、行蹤無定。⑤罨(yǎn掩)畫:色彩鮮明的繪畫。

“譯文”無窮無盡的官柳一望無邊,無情的畫船載著到處漂泊的遊子,掛起遠航的征帆。南山尚有情分,似乎也來相送,隻是高城處的佳人,卻被阻隔了視線。仿佛圖畫般色彩斑斕,園林溪水一片深碧,色彩明淨澄鮮。就算能重新再來,也物是人非,如同陳跡一般,到處漂泊,劉郎的鬢發已花白如斑,何況是那些最易飄零的桃花,又怎能不凋殘?

“賞析”這首詞上片描寫行客離別時的愁緒和戀戀不舍的心情,下片感歎好景不常、華年空過、有情人無緣聚首的遺憾。全詞語辭清麗婉雅而不綺豔,情意纏綿真摯而不媚軟,韻味久耐咀嚼。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①

青煙冪處②,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③。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④,神京遠⑤,惟有藍橋路近。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⑥,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⑦,投曉共流霞傾盡⑧。更攜取胡床上南樓⑨,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