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職(3 / 3)

由此來看曆代官階製變遷:周代官員的卿、大夫、士的品位性分等,與其時的封建貴族政治相為表裏。戰國急劇的官僚製化造成了身份製的斷裂,秦漢強硬的皇權“以吏治天下”,或說以“吏”的形象為百官定性定位,相應地,祿秩等級便呈現出從屬於職位的濃厚色彩。魏晉以降官僚階層大為“士族化”了,與士族門閥政治相應,此期等級製中的品位因素在帝國時代名列前茅。唐宋發達的散階製,一方麵殘留著上一時代的影響,敘階時“一切以門蔭結品”;同時“勞考進敘”之製又顯示,它已回歸於官僚政治範疇之內了。至如明清時代向職位分等的一定回歸,與學者所雲此期“專製皇權高度強化”、“官僚法律特權地位降低”,應該說直接相關。

對曆代品位製變遷的如上敘述,隻是個非常粗線條的勾勒;除了以上概括的5類品位安排之外,肯定還找得出更多的品位因素。曆代品位性等級的形態、來源,品位性官職的數量、類別紛繁錯綜且因時而異,其每一細微變化都可以折射出相關政治變遷;解析其間因果,便可以顯示中國古代政治體製的一些重要側麵。品位視角的官製研究,較之職能視角的官製研究,應該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九品中正製又稱九品官人法。曹魏建立後由吏部尚書陳群提出。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實際上官員都從世家大族中選定,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都以此製選官。

唐代的官僚等級製下在職事官之外,存在著文散階和武散階序列,它們分別由文武散官構成,被稱為“散位”、“本品”或“本階”。文散官一共有29階。開府儀同三司居從一品,特進居正二品;自從二品到從五品下的11號都以“大夫”為名,分別是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議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自正六品上到從九品下,分別是朝議郎、承議郎、奉議郎、通直郎、朝請郎、宣德郎、朝散郎、宣義郎、給事郎、征事郎、承奉郎、承務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將仕郎。武散官也是29階。自從一品到正三品分別是驃騎大將軍、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冠軍大將軍;自從三品到從五品下分別為雲麾將軍、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定遠將軍、寧遠將軍、遊騎將軍、遊擊將軍;正六品上到從九品下,上階為校尉、下階為副尉,分別是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振威校尉、振武副尉、致果校尉、致果副尉、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宣節校尉、宣節副尉、禦侮校尉、禦侮副尉、仁勇校尉、仁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白居易《輕肥》有句:“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依照唐製,四品、五品官服緋衣,二品、三品官佩紫綬,“大夫”與“將軍”都是就散階而言的。

其官司之別,曰省、曰台、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

50清朝官位等級編輯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左都禦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左副都禦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仆寺卿、各省鹽運使。(武)遊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禦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讚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禦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曆、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裏的太師、太傅、太保……隻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禦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禦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禦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禦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禦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仆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廳級加】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仆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廳級】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廳級減】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副廳級加】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禦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副廳級減】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曆、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縣處級加】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讚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曆、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縣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讚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讚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按察司經曆、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仆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副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曆、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曆、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曆、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科級】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禦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曆、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副科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股級】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讚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副股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讚、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仆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員】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