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官至左司都事員外郎、翰林知製誥。金亡不仕,潛心編纂《中州集》《壬辰雜編》。工詩文,在金元之際成就最高,有《遺山先生文集》。散曲現存小令九首。
[中呂]喜春來·春宴①春盤宜剪三生菜②,春燕斜簪七寶釵③。春風春醞④透人懷。春宴排,齊唱喜春來。
梅殘玉靨⑤香猶在,柳破金梢眼⑥未開。東風和氣滿樓台。桃杏拆⑦,宜唱喜春來。
注釋
① 中呂:宮調名,是元散曲中常用曲調,大多用來寫景和抒情。喜春來:曲牌名。又名“陽春曲”“惜芳春”。
②“春盤”句:立春那天,人們常用生菜、春餅等裝盤,邀集親友春遊,慶賀春的到來。春盤,立春時以春餅、生菜裝盤,稱“春盤”。
③“春燕”句:舊時風俗,立春日婦女剪彩為燕作頭飾,插七寶釵,貼“宜春”字。七寶釵,用多種珠寶鑲嵌成的一種首飾。
④春醞:春酒。
⑤玉靨(yè):似玉的臉頰,形容潔白的梅花瓣。靨,人臉上的酒窩,此代指麵頰。
⑥眼:指初生柳葉,細長如眼。
⑦拆:裂開。此指綻蕾初放。
賞析
這是元好問四首《喜春來》中的兩首。春迎早春,情懷舒暢,格調和諧。第一首句句有“春”,著意渲染迎春氣氛,節令特征鮮明。春盤、春燕、春風、春醞、春宴、春歌,一派祥和的春的氣象,令人心醉。第二首寫春色,則著意寫初春景物。設喻貼切,描寫入微。
[雙調]小聖樂·驟雨打新荷①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②初綻,朵朵蹙③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④前定,何用苦張羅⑤?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⑥淺酌低歌。且酩酊⑦,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釋
①雙調:宮調名。小聖樂:曲牌名。驟雨打新荷:本是題目,後多用以作曲牌名。
②海榴:石榴。因其來自海外,故稱。
③蹙:堆聚。
④窮通:困厄與發達。
⑤張羅:籌劃,操勞。
⑥芳樽:此指美酒。樽,酒杯。
⑦酩酊:酒醉狀。
賞析
這首曲是元好問自度曲,是當時著名的流行歌曲,受到盧摯等名士的推崇。上片寫景,突出了國中盛夏的特征。辭采鮮明,氣氛熱烈。清新俊雅,佳句迭出。下片抒懷,直寫胸臆,感慨悲歌,沉鬱蒼涼。寫良辰美景,引人入勝;抒其時其人的典型心曲,亦發人深思。此乃一代名曲,曆來評價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