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1195—1269年),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進士,曾任偃師、滿城等地縣令。入元後,曆官宣撫使、參加政事等職。《元史·楊果傳》稱其“工文章,尤長於樂府”,“聞者絕倒”。有《西庵集》,已佚。現存小令十一首,套數五套。
[越調]小桃紅①滿城煙水月微茫②,人倚蘭舟③唱,常記相逢若耶④上。隔三湘⑤,碧雲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⑥長。
采蓮人和采蓮歌⑦,柳外蘭舟過,不管鴛鴦⑧夢驚破。夜如何,有人獨上江樓臥。傷心莫唱,南朝舊曲⑨,司馬淚痕⑩多。
注釋
①越調:宮調名。小桃紅:曲牌名。又稱“武陵春”“采蓮曲”“平湖樂”。
②微茫:若明若暗,模糊不清。
③蘭舟:蘭木做的船,後用作船的美稱。
④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紹興東南若耶山下。李白《采蓮曲》:“若耶溪旁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⑤三湘:湖南漓湘、蒸湘、瀟湘三水的合稱。此泛指湘江流域一帶。
⑥絲:諧“思”。
⑦和(hè):互相唱和,其聲相應。采蓮歌:梁武帝製樂府《江南弄》七曲,其一為《采蓮曲》,後代多仿作。此泛指南方采蓮女唱的歌。
⑧鴛鴦:比喻恩愛夫妻。
⑨南朝舊曲:指南朝陳後主所製《玉樹後庭花》,後世稱作亡國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⑩司馬淚痕:用白居易《琵琶行》詩意。白居易被貶作江州司馬時,寫有《琵琶行》,結句雲:“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
第一首寫對戀人的懷念。對初戀情景的追憶,而今各在一方的惆悵,以及永不忘情的表白,次第展開。婉轉纏綿,曲盡其情。
第二首寫對故人和親人的懷念,隱含著深沉的故國之思。由采蓮曲引發,為鴛鴦美夢的驚破所觸動,委婉含蓄,耐人體味從所選兩首可以看出,其曲格調近詞,語言典麗,如“花柳芳妍”(朱權《太和正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