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賁 (約1270—約1330年),字無咎,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仁宗延佑中知忻州,英宗至治間任溫州路平陽州教授,後為文林郎、南安路總管府經曆。自幼多才藝,能曲善畫。其小令《鸚鵡曲》極有名,和者甚眾,馮子振就和了他四十二首。今存小令二首,套數三套。

[正宮]鸚鵡曲①儂家鸚鵡洲邊住②,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③。

[幺]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④著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⑤。

注釋

①鸚鵡曲:原名黑漆弩,後因本曲首句而易名為鸚鵡曲。

②儂:我,吳地方言。鸚鵡洲:在今武漢市漢陽西南長江中,後被江水衝沒。此乃泛指。

③睡煞:睡得香甜沉酣。煞,甚極。煙雨:煙霧般的濛濛細雨。

④抖擻:此作抖動、振動講。

⑤甚也有:真也有、正也有。安排:安置。

賞析

此曲寫漁翁的自得其樂,深含滿腹牢愁。人物與景物相映襯,清麗雅致。用第一人稱寫法,直露通俗。其聲調諧美,名重一時,被推為“最上品”,《太和正音譜》稱其詞“如太華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