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1270—1329年),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武宗時拜監察禦史,因直言敢諫得罪權奸而罷官。仁宗時複官至禮部尚書,英宗時棄官歸隱。直至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應召為陝西行台中丞,致力於賑災濟民,不久勞瘁而卒。能詩善曲。現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數兩套。

[雙調]慶東原①鶴立花邊玉②,鶯啼樹杪弦③,喜沙鷗也解④相留戀。一個衝開錦川⑤,一個啼殘翠煙⑥,一個飛上青天。詩句欲成時,滿地雲撩亂。

注釋

①慶東原:曲牌名。

②“鶴立”句:白鶴在花叢中亭亭玉立。

③樹杪(miǎo):樹梢。弦:作動詞,奏樂、歡唱。

④解:懂得。

⑤錦川:美麗的河川。

⑥啼殘翠煙:把翠霧都叫得消散開去。

賞析

此曲寫眼前景物,表現詩歌創作中的一種精神狀態。寫景狀物生動傳神,意境空靈優美,語言典雅清麗。

[雙調]殿前歡·對菊自歎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後①。減盡風流,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②。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注釋

①黃花:菊花。重陽: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

②“人比”句:李清照《醉花陰》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賞析

此曲詠菊抒懷。人與菊相比襯,意蘊深遠,感慨良多。

[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①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②,雲共山高下。倚枝立雲沙③,回首見山家④。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⑤,看時行踏⑥,雲山也愛咱⑦。

注釋

①兼:與“帶”“過”同,均為帶過曲標誌。

②晦明:忽暗忽明。

③雲沙:謂高遠之處,猶言雲海。

④山家:山那邊,山那處。家,同“價”,如言這般或那般,這樣或那樣。

⑤無價:極言其珍貴,若無價之寶。

⑥看時行踏:選擇好時光登山漫遊。行踏,漫步、遊逛。

⑦“雲山”句:辛棄疾《賀新郎》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賞析

此曲寫秀美的山景,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自遠而近、自上而下,層次分明。雲與山、物與我融為一體,清新明麗,令人心曠神怡。用擬人化手法寫雲山,尤稱妙筆。

[雙調]水仙子①中年才過便休官②,合共③神仙一樣看。出門來山水相留戀,倒大來耳根清眼界寬,細尋思這的是④真歡。黃金帶⑤纏著憂患,紫羅⑥裹著禍端,怎如俺藜杖藤冠⑦。

注釋

①水仙子:曲牌名。又名“淩波仙”“淩波曲”“湘妃怨”“馮夷曲”。亦可入中呂和南呂。

②休官:棄官歸隱。

③合共:如同。

④的是:的確、實在。

⑤黃金帶:用金玉鑲飾的官服衣帶。

⑥紫羅:紫色羅製的官服。葉子奇《草木子·雜製篇》:“一品二品用犀玉帶大團花紫羅袍,三品至五品用金帶紫羅袍。”

⑦藜杖藤冠:藜木做的杖,藤製的冠。舊時隱士所用。王維《菩提寺禁口號示裴迪》:“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賞析

此曲寫他休官後的喜悅,並披露了官場的險惡。將退隱與為官相對照,愛惡分明,褒貶自見。意境高遠,豪放曠達。

[雙調]水仙子·詠江南一江煙水①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②,芰荷③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④。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⑤,愛殺江南。

注釋

①煙水:江麵水氣蒸騰有如煙霧。

②畫簷:繪有花紋、圖案的屋簷。

③芰(jì)荷:指菱角與荷花。芰,菱角。

④“卷香風”句:即“十裏香風卷珠簾”。柳永《望海潮》詞:“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⑤颭(zhǎn):因風而顫動、飄揚。

賞析

此曲寫江南水鄉秋色。景物迭出,各具情態,詩情畫意,美不勝收。風格清逸,情調歡快,音律和諧。

[雙調發]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萬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風雲起壯圖。農夫,舞破蓑衣綠③;和餘④,歡喜的無是處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