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嗣成(約1275—約1350年),字繼先,麵貌醜而自號醜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寄居杭州。早年從江浙儒學提舉鄧文原學詩文。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重開科舉,他以明經屢試於有司,不第,杜門家居,從事戲曲著述。曆二十年成《錄鬼簿》,為研究元曲保存了大量史料。戲曲創作亦豐。現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正宮]醉太平繞前街後街,進大院深宅。怕有那慈悲好善小裙釵①,請乞兒一頓飽齋②,與乞兒繡副合歡帶③,與乞兒換副新鋪蓋,將④乞兒攜手上陽台,設貧咱波奶奶⑤!

俺是悲田院下司⑥,俺是劉九兒宗枝⑦。鄭元和⑧當日拜為師,傳留下蓮花落⑨稿子。搠竹杖繞遍鶯花市⑩,提灰筆寫遍鴛鴦字,打爻槌唱會鷓鴣詞。窮不了俺風流敬思。

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拾灰泥補砌了舊磚窯,開一個教乞兒市學。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係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絛,做一個窮風月訓導。

注釋

①裙釵:女子衣飾。借指女子。

②飽齋:飽飯。齋,施舍飯食。

③合歡帶:表示夫婦和好的衣帶。

④將:攜帶。

⑤設貧:給窮人酒食。設,指備辦酒食。咱、波:語氣助詞。奶奶:宋元間對婦女的尊稱。

⑥悲田院:元朝設立的乞丐收容所。下司:所屬人員。

⑦劉九兒:元雜劇中乞丐的通稱。宗枝:本家。

⑧鄭元和:唐傳奇《李娃傳》中的鄭生,落魄時曾流落街頭行乞。元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寫的也是這個故事。

⑨蓮花落:元代乞丐中流行的俗曲。

⑩搠(s惑):拄著。鶯花市:猶言煙花市,妓女集中之地。

灰筆:蘸著灰漿的筆。鴛鴦字:表現男女風情的曲詞。

打爻槌:一種乞丐們耍的技藝。用三根鼓槌邊拋邊打鼓,又叫三棒鼓。鷓鴣詞:詞曲中均有名叫《鷓鴣天》的牌子。此指流行小曲。

“窮不了”句:困不住我這個風流浪子。敬思,元代俗語,形容放浪不羈,或指放浪不羈的人。

風流:此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人。好(hào):喜愛。

村沙:愚劣、粗俗。難交:難以交往、不喜愛。

市學:公學。為乞兒辦的學校。

黃麻罩:用麻布做的罩衫。古代平民穿麻衣。

皂環絛(tāo):黑腰帶。

窮風月:窮風流、窮開心。訓導:舊時的學官。

賞析

鍾嗣成《錄鬼簿·後誌》說:“但於學問之餘,事務之暇,心機靈變,世法通疏,移宮換羽,搜奇索怪,而以文章為戲玩者,誠絕無而又僅有也。”他是在開辟著一條新的創作途徑。元代有所謂“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這組曲子顯然是針對當時的黑暗社會,抒發內心的不平和憤慨。第一首寫由士人落魄為乞丐的形象,第二首寫沿街乞討的淪落士人的形象,第三首寫形同乞丐的教書先生的形象。三首都用自白的口吻,通俗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窮形盡相,酣暢淋漓。寓莊於諧,創作個性鮮明。

[雙調]清江引到頭那知誰是誰,倏忽①人間世。百年有限身②,三寸元陽氣③,早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秀才飽學一肚皮,要占登科記④。假饒七步才⑤,未到三公位⑥,早尋個穩便處閑坐地。

注釋

①倏忽:轉瞬,時間很快。

②有限身:言人生有限。

③元陽氣:即所謂“元氣”,人生命的本原。元時俗語:“三分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④登科記:科舉時代把考中進士的人按名次登記在冊上,叫“登科記”。

⑤假饒:即使。七步才:《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嚐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之形容才思敏捷。

⑥三公位:朝廷中最高的官位。

賞析

第一首歎人生短暫,第二首刺追逐功名,並都歸結到“早尋個穩便處閑坐地”,以明哲保身,頤養天年。感情激蕩,辭鋒銳利,這是迸發自心底的怨憤之聲。語言通俗直白,創作個性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