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煉字煉句根據詩人的才學、功力、經曆、仕途有直接關係,因而又有不同的煉字煉句範圍和嗜好,表現出不同的氣質和特征。如王勃多在送別的兒女情腸上作文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非常凝煉的詩句,十個字高度概括了分別時對朋友的勸勉,一改哀傷淒婉的送別情調,振拔於明朗壯闊,好男兒誌在四方的英雄氣概,使送別詩的麵貌為之一變,全詩送別的淒哀氛圍一掃而光,有的是對朋友的勉勵和鼓勵,這兩句的出現,從而使王勃名聲鵲起。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初唐詩人在煉句上的努力。杜審言的“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兩句詩在北方家鄉與南方住所物候的變化中,襯托出江南的新春景象,在驚異於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景致時,有對故鄉懷戀的情意,懷戀與驚新有機暗合,沒有絲毫痕跡,寫江南春色就是為了襯托自己的懷鄉之情,關合著深沉而厚重的情感內容,不僅僅純為寫景了,也能看出詩人煉句的功力。但是初唐詩人盡管在煉字煉句上作了極大的努力,還遠沒有達到盛唐詩人煉句煉字的渾融境界,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純為寫景,但景中卻有濃濃的情意,因為這些景隻有行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在廣袤而寧靜的環境中詩人上下求索,終於找到了陪伴自己的一輪明月,由此愁心稍得安慰。這清澈的江水和映入江中的明月是顯見的,但畫麵中讓人體悟到的是詩人那顆翻騰的愁心,這一隱一顯,一虛一實,互相映襯,構成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詩中這十個字難以更易,煉句的功夫達到了渾融的地步。“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都是煉句的典型例子。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是把漫天飛雪的苦寒惡劣天氣寫得如此異想天開,寫得如此浪漫絢爛,糾結於人們心頭的環境,一下子明朗豔麗起來,讓人感受到了春的氣息,充滿了奇情妙思。
另如於良史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更是妙絕,據有人研究分析,這兩句詩高度凝煉,含蘊特別厚重。有四層意思顯現:第一,結構嚴謹:“掬水”句承接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熟。第二,物我交融,神完氣足,人情物態俱現。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第三,“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鬱之氣溢滿衣衫,花香衣香渾然一體。藝術形象虛實結合,字句安排上下相對,令人倍感意境的鮮明,妙趣橫生。第四,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十分凝煉精警。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物州初逢席上見贈》)突然振起,使人一變那哀傷低沉的情調,一切向前看,要以飽滿的激情投身到生活中去。詩人堅強的意誌展現無遺,讓人看到了一個永不言敗的強者形象。許渾的《金陵懷古》中間兩聯:“鬆秋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佛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表麵寫自然景物,但無不關合著社會的變化,有賦、有比興、各種形象豐富多彩,烘托出一種浪漫的色彩。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題李凝幽居》)兩句詩寫出了靜謐的氛圍,詩人抓住瞬間的變化,摹寫出幽靜的環境,顯示出空靈無比的意境,遠遠超出人們意料的美妙的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領略到唐詩凝煉的詩句境界,唐詩中的煉句,有煉飛動奔騰的氣勢的,也有煉靜情幽深的境界的,有煉氣勢恢弘的大場景的,也有煉小巧迷人的小場麵的,有煉大意象的,也有煉小意象的,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語淡的,也有語豔的,總而言之,唐代詩人追求語言藝術的張力是非常全麵而深刻的,無論是前代還是後人,沒有能逾越的,唐人對語言追求的完美確實是讓後人以至於當代人取之不盡,汲取不竭的精神食糧,是我們最為驕傲的藝術經典。不僅語言的精美而且透過語言彰顯出來的人格魅力更令人崇尚不已,影響萬代。
三、煉意
唐詩中,有煉意境和鑄煉思想意義的特點,通過各種生動的意象,經過有機分布組合,從而產生出新的意義、意境,使整首詩渾融一體,無法刪節一字一詞,無法刪節任何一句話,使詩句達到了高度凝煉傳神的藝術效果,具有“一吟雙淚流”的藝術魅力,這就是詩人對藝術語言的追求,對藝術審美情趣及感染力的求索。唐代詩人確實在詩歌語言上花費了心血,做出了艱苦的勞動,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唐詩豐厚的內蘊,與詩人們對意境理解的深刻程度相關,在詩的意境中包涵有深刻的主題,元稹的《行宮》就塑造了深廣的意境,主要運用了兩種手法:一是以少總多,全詩僅有二十字,卻能舉一反三,字少而意多,首句點明地點,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三句交代人物,四句描寫動作,四句詩能引人遐想,年輕貌美的宮女們被幽閉宮中,已憔悴不堪,這一畫麵透射出了她們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宋人洪邁《容齋隨筆》卷二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六說“語意絕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前,不易此二十字也。”二是以樂景寫哀。詩寫得是淒涼哀怨的心情,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這裏,紅豔的宮花與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過境遷的盛衰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淒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可見,這二十個字的一首短詩,內容相當豐富,極大地突顯了煉意手段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