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數字直接描寫人物
這樣的數字大多都是描寫敘述性的,運用多個數字展開對人物的反複鋪排,如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三餘”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沒有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鮮明而生動的印象,如同一位少女在目前一樣。第二句“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含苞待放的時候,被稱為“含胎花”,一般用來比喻女子。這裏比喻“十三歲”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春風十裏揚州路”中的“十裏”又描繪了揚州的繁華興盛,人多集中,美女如雲。這三組數詞就足以把歌女的美豔和揚州商業發達的景象渲染而出,把小歌女的美麗表現無遺。王維的《老將行》中:“少年十五二十時”描寫老將風華正茂時的瀟灑倜儻,“一身轉戰三千裏”是描寫老將征戰的勞苦,“一劍曾當百萬師”是描寫老將英勇過人,建立了卓著功勳;“節使三河暮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是描寫老將在三河征兵中,踴躍出征,“五道”詔書又激起了老將殺敵立功的激情。一首詩中連用七組數字,這七組數字非常形象地描繪了老將戰鬥的一生,老將即使垂垂老矣,仍有“猶堪一戰立功勳”的雄心壯誌。這些數字為讀者塑造了一位由風流倜儻的少年到行將老暮的將軍的藝術形象,一位忠心耿耿,一心報效祖國的老將軍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站在了人們麵前。
除了以上我們所舉幾種之外,數字有時在詩中還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如柳中庸《征人怨》:“三春白雪歸青塚,萬裏黃河繞黑山”,“三春”與“萬裏”是數字對,“三春”並非確指,隻是說無休無止的征戰之苦況,“萬裏”是從空間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無處不有,張祜的《觀魏博何相公獵》中“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萬人”矚目“一雁”,這“一雁”是一位英雄射手所為。這位射手幹淨利索,萬人仰慕,這都是通過馬上英雄的一個手勢與一個姿勢表現出來的,確實令“萬人齊指”歡呼叫絕。以上數字的運用或多或少地都有渲染氣氛的因素,這種經渲染的場麵,都能給讀者留下美好的想象。
綜上所述,唐詩中數字運用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把每一個數字都賦予了新的內容,無論采用那種修辭手法,都能使簡單的數字活起來,讓讀者在閱讀品賞中,細味而又有深趣,確實彰顯了唐人唐詩的藝術魅力,令人玩味不盡,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