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 對手亦是朋友(1 / 3)

自然之神總是善於維持平衡。

它製造了崆嶺無與倫比壯觀的白鬆林,同時又創造出一大群喜愛吃鬆苗的白尾羚。大概是擔心白尾羚們長得太快把白鬆都吃光,於是它又引來了一群完美、冷酷、充滿智慧的掠食者。

深冬季節的天氣,明朗的時候少,半陰半晴的日子多。白尾羚習慣在午後出來覓食,因為這是一天之中,大自然最為寬容的一段時間。

一直躲藏在雲層中的太陽也隻在這個時候,才肯從雲縫裏吝嗇地射下一點金芒。白尾羚三五成群地走出藏身的鬆林,一來在林間空地上享受一會兒午後陽光,二來也方便啃食白鬆嫩芽。隻有鬆林邊、山穀、河溝,這些樹木稀疏的地方,才有鬆苗生長的一點空間。

白鬆嫩芽長得十分緩慢,而白尾羚啃吃的速度卻快得很。十幾隻白尾羚,可以在數天時間裏,將整片林子吃個遍。 被白尾羚啃過的鬆垛子,隻剩下一簇光禿禿的細杆子,被啃光的幼苗大部分都會在春季到來之前死去。即使有幼苗勉強活下來,幾年之內也都無法恢複到從前的樣子。

白尾羚邊啃邊走,時不時抬起頭謹慎地觀察周圍的變化,它們對山林中新出現的狼群始終保持著高度敏感,因此,當三隻狼出現在視野內的時候,立刻就引起了白尾羚的注意。

三隻青狼,桑卡、尼基、亞塔,邁著小碎步從林邊經過。看見白尾羚的同時,它們微微放低了身子,瘦削的肩頭和胯骨也從密毛間突兀出來,碩大的狼頭正衝著白尾羚那些覆滿白色茸毛的肥嘟嘟的屁股。白尾羚不安地轉動起身子,盡量保持著把頭朝向掠食者,它們不想跑,因為有些拿不定注意,不知道這些狼隻是來試探一下,還是準備進攻。白尾羚不願意輕易放棄午後的陽光和悠閑進食的機會,畢竟這短暫的幸福時光,在冬天裏是彌足珍貴的。

可惜白尾羚的希望破滅了。三隻狼開始朝著它們奔跑過來,白尾羚立刻撒開四蹄奔逃開來。它們的步履輕盈優雅,窄窄的蹄子從積雪中騰起,帶起一股股雪屑,仿若騰雲駕霧。它們邊跑邊施展跳躍絕技,發達的後肢在雪地裏一蹬,整個身體淩空躍起,劃著優美的弧線,再落地時已經在很遠一段距離之外。白絨毛的長尾巴也隨著跳躍而抖擻亂晃,仿佛是對身後那些吃力追趕著的狼群發出一種嘲弄。

三隻狼似乎不在意這種嘲弄,也不在意越拉越遠的距離,還是執著地在後麵追著。雪地追擊是極其耗費體力的,三隻狼身子一躥一躥,就像是白色的急流中逆流而上的鮭魚。跑了一會兒,奔跑中的白尾羚似乎也感覺到了身後的狼有些體力不支了,它們放慢了速度,有幾隻甚至停了下來,好奇地扭頭回去看那三隻狼。

好奇,也是白尾羚的天生弱點之一。尤其是年輕的白尾羚,它們總是對自己的速度和靈敏度太有自信,跑不了太遠就要停下,回頭看一看那些被甩掉的追擊者。然而,很多時候生死成敗,便僅僅在這一停一頓之間。

就在白尾羚回頭的這個時候,猛然間一陣積雪簌簌的聲音,那些鬆垛子叢裏不知怎麼地又冒出了三隻狼,它們一如先前的同伴那樣迅猛地朝著白尾羚衝過去。白尾羚再一次奔跑起來,但跟剛才相比,它們這次有點兒慌亂了,這三隻狼來得太突然,距離它們也太近了,白尾羚甚至可以感覺到狼鼻子裏的熱氣噴在它們腿上、肚子上。它們更努力地飛躍起來,試圖拉開與追擊者的距離。

前麵是一片雲杉、雪鬆的混交林,白尾羚毫不猶豫地一頭紮過去,茂密枝丫的雪鬆是甩脫追擊的最佳地點。按照白尾羚的習慣,一進鬆林,它們就會分散跑開,在縱橫交錯的枝丫樹幹間,追擊根本無法展開。

然而,狼群根本沒有給這些白尾羚機會,不等它們靠近,鬆林裏忽地一下子鑽出好幾頭狼,迎麵向白尾羚撲了過來。這一次白尾羚可真的嚇壞了,這些一撥又一撥的追擊者就像是從天而降,完全衝亂了白尾羚的步調。

白尾羚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它們急急掉頭,慌亂間細瘦的長腿在積雪裏麵直打絆子,有一隻幼羚甚至仰麵八叉地摔倒在雪地裏。通常幼羚正是狼群狩獵的對象,一旦有幼羚掉隊,狼群便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白尾羚也習慣了這種情況,對食草動物來說,犧牲掉一兩個同伴,總好過全軍覆沒。

但是這一次,情況並沒有按照往常那樣發展。

狼群並沒有一窩蜂朝摔倒的幼羚撲上去,它們飛奔著越過倒地的幼羚,甚至都沒停下來瞧上一眼,徑直朝著那一大群白尾羚攆過去。白尾羚愈加惶恐起來,連奔跑的節奏都亂了套。這一次狼群是怎麼了。

這些崆嶺白尾羚,終其一生都居住在崆嶺重疊幽深的山脈中,它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尋找白鬆苗,然後把它們都啃成光杆。 閉塞的環境,悠閑的生活,以及鮮少掠食者的侵害,讓這些白尾羚的生存智慧無法發展。因此,它們根本無法理解狼群的生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