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明朝滅亡後,清廷一統中原,為征服和徹底奴役漢人,穩定國家安穩,大興“文字獄”。清王朝以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依漢族傳統觀念看,乃“乾坤反覆,中原陸沉”,“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以儒家文化為正統的漢族知識分子中間和佛道信仰為基礎的民眾中間有著相當激烈的民族敵愾情緒。大規模的抗清武裝鬥爭結束之後,反清思想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間流傳,並與以恢複明朝為目的的反清暴動相呼應,使滿族統治不得安寧。但同時,因此帶來的殺戮和流血也幾乎天天都在發生,萬裏江山從此被鮮血染紅……
清初詩人呂留良曾寫過“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嚐不照人”這類用“清風”來影射清廷,用“明月”來象征明朝的詩句,致使以後凡無意提及“清風”、“明月”的人都會招來殺身大禍,並會株連九族!
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人黃毓祺因詩句“縱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還”被指為反清複明而被清兵包圍抄家,遭受滅門戮屍之禍!
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炮製了呂留良詩文案,牽連數百人,清廷手段殘忍,駭人聽聞,震驚天下!
1755年,內閣大學士胡中藻所著《堅磨室詩抄》中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認為他故意把“濁”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測,派官兵抓人抄家,殺無赦!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在奏章裏,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皇帝馬上把徐駿革職。複又查抄徐家,在徐駿的詩集裏發現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雍正認為其存心誹謗,依大不敬律斬立決!據《東華錄》所載,在給徐駿定“大逆不道之罪”時還引用了他另外兩句詩:“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上諭認為,這明顯是借“朝夕”之“朝”暗指“明朝”之“朝”;不說“到清都”,偏說“去清都”,明顯流露出反清複明之意!雍正立即下口諭派兵將徐駿滿門抄斬!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河南登封人喬廷詩稿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日月二字合起來就是“明”字,被指有反清複明之心,隨即被官兵抓走並被淩遲處死!
江蘇興化人李驎《虯蜂集》中有“杞人憂轉切,翹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東方兮,照八荒兮,我思孔長兮,夜未央兮”句,被認為是有意影射,定為叛逆大罪,官兵包抄李家並把李驎淩遲處死!
張縉嚴在給劉正宗詩稿作序中有一句“將明之才”等,皆被定為逆案,滿門抄斬!杭州卓長齡著《憶鳴詩集》,“鳴”與“明”諧音,被指為憶念明朝,圖謀不軌。乾隆帝對卓氏一家深惡痛絕,稱他們“喪盡天良,滅絕天理,真為複載所不容”。卓隨即被淩遲處死!……
自此,文字獄橫掃華夏,人禍蓋天,人心難安!……
官府正在追殺一個人。江湖同道也在追殺這個人。江湖人把他被追趕到一條湍流的河邊,刀刀索命!他終於倒進河內,被洪流卷走!……
他並沒有死!他從河岸邊爬起來,跌跌撞撞向山林深處走去。
突然官兵追到,刀劍、弓箭全對準了他……他被逼到懸崖邊上,再無退路,瞬間墜向萬丈深淵!……
算命的說有九條命的他沒有死!他被一個叫杜大鵬的年輕人救了。但因傷勢太重,又強撐了十多天後撒手人間。臨死前,他從懷裏掏出一本書,遞給了杜大鵬。他告訴杜大鵬,這本套幫秘譜不可落入惡人之手。你得此譜切記:“此譜善惡兩存,心生惡念就會看到惡;心生善念就會看到善!心生善念看此譜可救人於危難。心生惡念看此譜則引火燒身!”又給他一塊螭虎玉佩,並告訴杜大鵬,若幹年後會有人找到這塊玉佩。這塊玉佩隱藏著巨大的秘密,它不但關係到江湖的前途,還關係到國家的命運!……
………………………………………………………………………………………………………………
第一章、江湖黑話江湖行
一位身著披風的黑衣劍客策馬在八百裏伏牛山峽穀內飛馳而過,馬蹄聲在山穀間踢踏回響。山穀內隨即被塵土彌漫。這是一條從洛陽到南陽的捷徑;從高處望去,山路好象一條銀帶,深嵌在峽穀之中。塵土在劍客的身後飛揚,宛若一條流動的灰色長龍緊追在俠客身後。遠處的塵土慢慢隨風飄散,但緊跟在秦彪身後的“長龍”仍一路窮追不舍!
劍客策馬走進一片密林,這才看清他的裝束和臉龐:隻見這位俠客素衣綬帶,灰衣之上著一件豹皮無袖短裝,腰掛一柄長劍,身披黑色披風,頭戴鬥笠,鬥笠下一張方臉俊冷無比,濃眉橫額,長一對無怒似怒大眼,滿臉絡腮胡隨風而動,狂奔時衣帶飄灑,定身立馬遠望時,身影如鐵塔聳立,威風凜凜!
劍客正在林間小道行走,駿馬卻突然受驚,猛然嘶叫長鳴,前蹄騰空躍起!劍客定神看時,隻見一群蒙麵大盜拉弓持刀攔住去路!真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