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弱位上的外音:先現音(1)(2 / 3)

她覺得自己又在課堂上了,並沒有注意她唯一的聽眾的尷尬神情。

他的頭越埋越低。

她越講,他越覺得她與自己的距離,遠隔千山萬水。

“我那天隨便寫了幾個樂句,你看看,要不先試著做個小品吧?”

他接過手機按那幾個樂句哼唱起來,千山萬水驀然近了。

天大亮。太陽的光芒照暖了兩個人。

還有身後兩個長長的影子。

3

她羞於對人言的是,盡管已經年紀不小,但內心時常還像個高中女生似的幼稚。譬如這一次下邊疆,明明有許多地方可挑,有些是非常難得去的,她卻偏偏挑中了伊犁,她挑中伊犁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與Y戀愛時愛唱的一首歌:

伊犁河哎伊犁河,

天山腳下牧場寬闊,

草兒青青牛羊肥壯

白雲深處遍地牧歌

啊,親愛的伊犁河

美麗的家鄉,幸福的天堂,

十三個民族的兒女,

為你勞動為你歌唱!

……

當時,她被這歌迷住了,對於伊犁的全部概念也僅僅限於這樣一首歌。

但是真實的伊犁,既沒有她過去想象的那般浪漫,也沒有後來她聽說的那樣恐怖。剛剛進入伊寧市,就看見維吾爾和哈薩克的婦女在街上行走,穿著各自的民族服飾。市麵清潔,市聲寂寞。她注意到一個四十多歲的維族女人,氣質不凡,雖然上了幾歲年紀,卻依然非常美麗,一張西域特點十分明顯的麵孔,雙眉入鬢,鼻梁挺直,一頭長發在腦後梳成一個巨大的發髻,一臉傲慢,貴族氣十足,一直在電話亭打電話。她就悄悄守候在旁邊,待女人放下電話,她立即提出想給她拍一張照片,殊不知女人堅決地搖了搖頭,一臉傲慢地走了,還夾緊了她鑲著珠串的錢包,把她一個人扔在那裏。

這是她來伊犁的第一天,也是在伊犁的第一次受挫。難道所有維吾爾婦女都是這樣的麼?

來接她的夏寧遠微笑一下:“怎麼會?下午我會安排你去見一位維族婦女。正好順便看看維族民居。”

下午開車的司機是個維族小夥。小夥子看上去很老實,小夏叫他塔西(維語“石頭”之意),據說很會唱歌。塔西把他們拉到了維族的住家,一家家地轉著看,最後停在一家宮殿式的民居前麵。

維族的屋宇似乎融合了陝甘地區和西亞的建築風格。近代又吸收了俄羅斯的民居藝術,它的平麵,多為一字型、L型或者凹字型,也有豆腐塊型的,中間置一通道。一字型即一間、兩間或者三間並列,排成一字型。若是兩間,就采取裏外間布局,對外入口開門在外間,如果是三間,就以後中為正房,對外入口設在中間,進門後再向左右間各設入口,似一明兩暗的房屋布局。L型,就是把一字型房屋的一間向前伸出幾米,可在延伸部分單獨設對外入口。凹字型,就是一字型的中間房屋縮進去幾米。豆腐塊型,就是采用分支布局,設一通道,聯係左右的房屋,通道的一端設對外入口大門。

這座房子是L型的。吸引她的首先是色彩,那種柔和的青藍色在雪白的牆麵上刷出古波斯式圖案,中間有斷續的黑色花紋點綴,有明亮的金夾雜其間,不知是金粉還是金箔,顯得富麗堂皇。

伊斯蘭宮殿的造型,很高大很雄偉,屋簷鑲滿了伊斯蘭式的刻花,雖然有點兒羅可可的繁贅,卻也不失一種異域風情的美麗。

她真的沒想到維族會有這麼美的民居。

女主人走進走出地忙著,並不和他們打招呼。塔西告訴她,女主人叫阿娜爾古麗,是“石榴花”之意,她覺得這意思很好,就細細地看那維族女子。阿娜爾古麗顯然很富有,穿紗底絲絨花紋長裙,典型的維族女人臉,並沒有什麼太明顯的特征,但是可以看出來她年輕時肯定是個美女,這是她從女子那輕盈的體態和深深的帶著一絲憂傷的黑眼睛裏看出來的,她的憂傷不是少女式的,而是少婦式的,是少婦那種深諳人情世故的憂傷。眼前的這位維族少婦,應當是一位人情練達卻又深藏不露的女人。古薇想。

在華麗的屋簷下,植物蔥蘢的小院似乎更讓她喜歡。就在這個小院裏,阿娜爾古麗一手抱著孩子與她合影。她感覺女主人的微笑後麵全是疑惑,那種疑惑是輕輕地散發出來的,如同一種淡淡的香水,把她籠罩在裏麵了。

於是大家落座喝茶。她這才知道,阿娜爾古麗的丈夫是做寶石生意的,常常去阿勒泰。丈夫叫居馬,“聚禮日”之意。古薇笑道:“維族人的名字很有意思,我記住的第一個維族名字就是庫爾班吐魯木。小學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庫爾班吐魯木見到了毛主席》,有一張很醒目的照片,一個長白胡子的維族老人緊緊抓著毛主席的手,笑得很幸福……”小夏在一旁忙說:“那篇課文我們也學過……”古薇繼續著:“第二個記住的維族名字也叫庫爾班,是一本寫維族童話的小人書,叫做《英雄庫爾班》。裏麵畫的那個庫爾班長得挺帥。我特別喜歡那本小人書,裏麵的畫很有異域風情,譬如圍著麵紗的女人頂著華麗的銅瓶或者瓦罐,我就在想,她們離我很遠,是一些不可思議的女人。可現在,我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