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催眠(1)(2 / 3)

夜晚,七點半。

大本營別墅的閣樓。

頂頂獨自坐在頂燈下,天窗外掛著一輪小小的月亮,仿佛所有的光線都恩賜給了她。

幾分鍾前,當大家聚攏在客廳看《蝴蝶效應》,她悄悄走上頂層閣樓,打開下午沒有看完的那本書——《馬潛龍傳》。

雖然,旅行團裏又死了一個人,她卻沒有前幾天那麼急迫,好像恐懼已奈何不了自己,反倒想要深入了解這座沉睡之城。

下午看到了馬潛龍在二戰期間的傳奇,立下大功晉升為團長,接著就是第四章“淚別家國”。

馬潛龍從1946年至1949年的經曆,書中大多語焉不詳,竟聊聊數筆就帶過了,隻說他在孫立人將軍麾下帶兵,參加了多次重要的戰役。在戰鬥中馬潛龍再度身負重任,南京的醫院裏修養了半年。當他傷愈出院之後,便不幸地隨部隊敗退千裏,從南京一路潰退到了雲南。直到1950年的初春,在雲南邊境的莽莽叢林中,他帶著數千殘兵敗將,麵向北方的故鄉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祭拜先祖,然後撤退到了國境線外。

接下來第五章叫“異域孤軍”。

這些四處流浪中國軍人們,絕大部分再也沒有回過故鄉。他們抱著早已絕望的信念,在炎熱潮濕的崇山峻嶺中生存了下來。這片土地貧瘠而險惡,本地民族閉塞而落後,隻能靠種植販賣鴉片為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三角”。

他們處在各方的包圍之中,被迫與別國的政府軍交戰,經常彈盡糧絕而無後援。無數人埋葬在他鄉的泥土中,卻再沒有十年前遠征緬甸的無上榮光。當短暫的和平來臨,除了少數去台灣的人以外,他們永遠留在了這片“異域”。

有人成為當地政府的雇傭軍,有人以種毒販毒為生,有人則成為了獨立王國。老兵們在此娶妻生子,落地生根,繁衍著中國人的後代,也留下中國人的墳墓。

馬潛龍在晚年回憶過這段漫長而痛苦的歲月:“1950年~1970年的二十年,是我人生中最苦悶的年月。最早的幾年,我帶著數千名老部下,在泰緬邊界的山寨中紮根下來,幾乎每年都會有激烈的戰鬥,一個個多年的戰友在我麵前倒下,讓我的心也一起流血。我們堅持到了1958年,台灣終於派遣飛機來接我們了,但我卻拒絕了去台灣的機會,我手下的老兵們也沒有一個離開我,願意跟隨我做田橫三百死士。回首故鄉的山河,依然是淚眼朦朧,我們望眼欲穿卻再也無法見到。就這樣我們在異域漂泊了二十年,當別的部隊都開始販毒或做雇傭軍時,我卻堅持不沾染這些東西,帶著士兵們墾荒種地,寧願吃粗茶淡飯也不願同流合汙。但是,這片土地太過貧瘠了,出產的五穀難以下咽,無法養育我的老弱病兵們,包括與當地人通婚而繁衍的孩子們。到了1970年的春節,我們幾乎已陷入了絕境,有的人開小差逃去其他部隊,甚至有下級軍官陰謀嘩變,我忍痛親手槍斃了三個人,才暫時平息了事端。但我知道這樣下去沒有出路,我必須為大家找到一個方向,出埃及,渡紅海!”

頂頂看到這不禁眼眶紅了,再看天窗外的那輪月亮,是否也照著北方草原的故鄉?

接著,她翻到第六章,“開天辟地”。

1970年的春天,馬潛龍帶領了一支小部隊,前往他在二戰期間隱居的那片山穀。他仍然記得那條秘密的道路,穿越茂密叢林和陡峭的山巒,通過羅刹之國抵達了傳說中的神秘盆地。小部隊裏含有幾個有經驗的工兵,他們全麵勘測了盆地的地質情況,並在某處發現了一處寶藏——黃金!

那是一個蘊藏極豐富的金礦,雖然埋在地下的深處,但盆地的溪流中含有金砂,使得他們很容易地就發現了。這個發現給了馬潛龍希望,他製訂了一個周密而完美的計劃,派遣工兵部隊尋找四周最薄弱的山口,果然在盆地南緣的一塊懸崖上圈定了。他們調來了大量炸藥,炸開山體並用數百人挖掘隧道。

這條無比漫長的隧道,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大功告成,一切都在秘密之中進行,嚴格封鎖著消息。1973年的夏天,馬潛龍對他的部隊和眷屬們發表講話,要帶他們去開創一個新的生活。老兵連帶眷屬總共幾萬人,帶著各種武器和生產設備,從那條一線天的峽穀進入隧道,終於進入那片迦南地!

開始大家不理解為何要遷移到這麼閉塞的地方?但當黃金不斷從地下開采出來,馬潛龍用黃金換來了糧食、衣服、武器、美元等等,大家都感到重獲了新生,萬分賣力地建設起了家園。馬潛龍到曼穀秘密聘請了一位華裔設計師,請他為新城全麵規劃和設計。又經過三年的艱苦建設,整個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成為真正的世外桃源。

馬潛龍給這座新城取名為“南明市”,為了紀念同樣流亡到西南邊疆之外的南明王朝,也希望子孫後代不要忘記祖先們來自何方。城市中央的廣場也被命名為“南明廣場”,而那座仿造故宮太和殿的“南明宮”正是馬潛龍的辦公室。

1980年,南明城確立了自治城市的地位,馬潛龍成為首任執政官。

頂頂看到這裏,才明白了南明城的由來!從第一次踏入此地,這個謎團就始終纏繞著大家,卻通過這本舊書輕而易舉的解開了。

一切都因為這個馬潛龍,他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繼續翻到第七章“域外南明”。

開頭是這樣寫的——

“中山先生最高理想,便是建設一個大同社會。他用了畢生的時間來奮鬥,還是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他的後繼者們用了更長的時間,仍離那理想中的世界相去甚遠,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然而,馬潛龍卻在這域外的群山間,創造了一個真實的“大同社會”。身為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這是他終生最引以為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