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不能根治,但治療可改變其病程。據估計,在美國僅有24%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製在<140/90mmHg,有30%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1.生活習慣改變
適當休息,戒煙、戒酒或限製飲酒、合理膳食,增加體力活動。中度減輕體重和限製鈉鹽攝入均是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基礎。無並發症的高血壓患者隻要血壓被控製,則不需要限製活動。
2.抗高血壓藥物治療
降壓藥根據療效機製可分為10類,有效者近百種,臨床常用者約20種,降壓藥的選擇依據如下。
(1)利尿劑的應用 利尿劑主要作為無並發症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主要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常用的藥物有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該類藥物的副作用是降低血鉀。
(2)α受體阻滯劑 α受體阻滯劑的降壓效果安全可靠,主要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尤其是靜息時心律較快的中青年患者。主要藥物有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普萘洛爾、噻嗎洛爾等。該類藥物的副作用是肢體冷感、疲乏,可出現激動不安、胃腸功能不良等。
(3)鈣拮抗藥(calcium antagonist) 該類藥物又稱鈣通道阻滯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降壓效果十分可靠穩定,適用於各種高血壓,尤其老年高血壓伴冠心病、心絞痛、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及合並腎髒損害的患者。主要藥物有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該類藥物的副作用是血管擴張導致的頭痛、麵部潮紅及踝部水腫等。
(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該類藥物不僅能有效降低血壓,而且具有靶器官保護的作用。主要用於輕中或嚴重高血壓,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腎損害並有蛋白尿等患者。主要藥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等。該類藥物的副作用為“首劑現象”,多見於首次給藥後30~90min,表現為嚴重體位性低血壓、眩暈、暈厥、心悸等,其他不良反應有頭痛、嗜睡、口幹、幹咳、性功能障礙等,常在連續用藥過程中自行減輕或緩解。
此外在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過程中,降壓藥物的聯合應用已認為是較好和合理的治療方案。較常用①利尿劑為基礎的兩種藥物聯合應用;②鈣拮抗藥為基礎的兩種藥物合用;③其他的藥物合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