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在門前下轎,帶著兄妹二人從西角門進到院中,這個院子不是很大,一帶四圍牆壁都是雪白的,下麵用虎皮石砌成紋理,簡單且華麗,沿牆種著十幾株臘梅,已經全部盛開,散發著幽幽清香。院子靠裏立著一個紫檀木架子白玉屏風,屏風後麵是正房大院,兩側還各有跨院,看來不小的樣子。
屏風前麵有三隊小夥子正準備離開,這三隊小夥子都是十七八歲年紀,並各由一個中年人帶隊,趙添寶後來才知道這些人都是華家派去冰玉山采集玉石的。
院子中間還站著一個矮個老者,尖尖的下巴,山羊胡須,正對著他們微笑呢。
華老者一招手,把他叫到身前,吩咐到:“成管家,給這兩個孩子安排個住處,再送點吃的,一定要好好對待,明天一早帶來內院見我。”隨後身影就在屏風後消失了。
成管家帶著兄妹倆進了東跨院,並安排了一間較大的屋子給他們居住,很快又送來一些點心和衣服。
看到華家對自己是這樣一種態度,兩顆提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今天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成管家就帶著裝束一新的兄妹去見了家主。原來店鋪裏的華姓老者是華家的現任家主華康,也就是已故老家主華健的弟弟,老家主在幾年前過世,家主的位置就由弟弟接任,不過老家主以前在山上被救的事情整個華家都是知道的。
華康跟哥哥的感情原本就很好,所以對當初救大哥的恩人也是比較感謝,在加上初見趙添寶時被他的自立自強所打動,所以見到他們不僅笑臉相迎,而且還吩咐成管家要教導趙添寶讀書識字。
華康的夫人也是把趙雅兒帶到了身邊做為貼身丫鬟,雖說是丫鬟,但是雅兒還小,所以基本不用她做什麼,也是每天學習認字和女紅。
兩年下來趙添寶和妹妹都很幸福的生活在華府,趙添寶更是學到很多知識。
為了報恩,他沒事的時候就去店裏幫忙,也十分肯學,鑒定玉的品質有六條標準,即“色、透、勻、形、敲、照”,別人要學好幾年,趙添寶隻用兩年時間就已經掌握的相當嫻熟,讓家主華康也是非常的高興。
同時趙添寶與剛來時遇到的胖男孩成了好朋友。胖男孩叫沈忠,是個憨厚直心眼的人,比趙添寶大三歲,也是其他村裏的孤兒,被老家主收留,兩個人在閑暇時經常一起玩耍,畢竟都是孩子。
不過家主的孫子華典卻是有事沒事就欺負欺負趙添寶,因為這兩年來華康一直拿他跟趙添寶比,怎麼比怎麼不如人,所以華典總是被老人家訓斥。
華典本就是富家的公子哥兒,嬌生慣養慣了,懶惰成性,一直認為趙添寶就是在自己家白吃白住的小騙子,怎麼能跟自己這個未來的主人比呢?所以他就把氣全發在了趙添寶身上,趙添寶本就老實憨厚,且又寄人籬下,隻好忍了。
轉眼四年過去了,在趙添寶來到華府的第四年,家主華康也離開了人世,此時趙添寶已經是十四歲的少年。
多年來學習知識讓他變得溫文而雅,從外表看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在店鋪幫忙,接觸形形色色的客人,又使性格慢慢變得圓滑起來。
這一天,趙添寶正在店麵幫忙,門外華典大步走來,在他背後沒好氣的喊到:“喂,小子,跟我走,白吃了我家這麼多年,現在該是你出力的時候了。”
趙添寶心裏一冷,不知道這回這華少爺又要對自己做些什麼,不過也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一聲:“是”,便跟著他離開店鋪,來到了華府前院。
前院站著一個虎背熊腰、落腮胡子的中年人,正在訓斥著五個十七八歲的青年,“你們聽好了,做我的徒弟,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按照我說的做,無論刀山火海決不準後退,做不到的一律趕走,老子不要孬種。”
說完轉頭對著華典恭身微笑到:“少爺,這位就是你要我帶的徒弟?這樣的小書生能活著出冰玉山嗎?再說他不是你們家恩人的後人嗎?”
“呸!什麼恩人?在我華家呆了幾年,仗著老頭子寵他,就當真把自己當華家人了!張隊長,此人就由你負責教導,千萬不要手軟,他有本事就自己養活自己,沒本事就是死了也是活該,寄生蟲我看見都惡心。”華典說完撇著嘴白了趙添寶一眼,轉身進了內院。
張隊長看此情景,知道自己也不用再講什麼情麵,轉而用手指著趙添寶的鼻子大聲說道:“去站在那個小胖子身邊去”趙添寶一看,那小胖子正是自己的好友沈忠,心裏稍微輕鬆了一些。
“從今天起你們六人就是我張新的徒弟了,我會親自教導你們一年,一年之後你們就要跟我去冰玉山采礦。整個華家隻有采礦者賺的錢最多,我想這你們都知道。以後你們采集回來的玉石會按照上交玉石的品質分別給予獎賞。這個采玉石嗎,是很有講究的。玉石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隻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現在都下去休息吧,明日寅時給我到這裏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