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物有成功,不可不察(1 / 1)

【原文】

損兌法靈蓍。損兌者, 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 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

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誌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自然之道以為實。

【譯釋】

善於損兌者,應效法占卜中非常靈驗的蓍草。所謂損益,是在事物發展的關鍵時刻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事情有適合於發展態勢的,物類都隱含著成敗的可能性,即使是極微妙的變化也不可舍棄在一邊而不觀察。因此,聖人都運用順應事物的態度對待事物的發展,觀察言辭,審視事態,使之合乎事物發展內在規律。

所謂兌,就是充分了解事物;所謂損,就是把計謀付諸實行。無論是兌,還是損,都是為了便於謀略的執行。否則,聖人是不會隨便開口說話的。因此,聰明的人不會固執己見而排斥他人的言論,其言辭一定簡約明晰,心中也一定自信堅定,誌不混亂,意無邪念。每當遇到問題時,總是先判斷其難易而後進行謀劃,運用自然的法則去製定實施計謀的具體措施。

【悟語點撥】

客觀世界是複雜的,往往含有極其微妙的變化,在製定謀略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

隻有客觀地分析事物,才能做到心不煩,誌不亂,意不邪,這樣製定出來的謀略才不會失之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