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丁的出現這樣的日誌,興許有許多同修網友不會理解或感覺到詫異或沒看清楚是咋回事。那我圓承和尚來詳細的說說。一個居士用很嚴重的欺騙手段背著我,三番五次以我的名義向上麵的同修要錢。而這些錢被他私自散掉不知道去向。這一次次的事情發生時這位同修不知道根本就不是我要錢。直到前幾日,我和這個同修電話時才了解。這之前兩個人都蒙在鼓裏。(這個居士和被他欺騙的同修還是要好的朋友,同修對這個居士一直很關心愛護)我電話給這個居士質問緣由,他供認不諱。隻錢已經被他散失沒了。出現這樣的事情的原始因緣,是我一直以來都是拒絕上麵同修的供養,同修就很單純可愛的一次次的把錢偷著給這個居士,讓居士帶給我。我卻一次也不知道。這個居士自己又幾次的以我的名義去要。而這些過程我卻一直不知道。直到上兩天我和同修通了一次電話,事情真相才浮出水麵。(為了最後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我不會公開他的姓名)
按道理說隱惡揚善是修行人的一種美德。不該到處喧嘩隨意說出。但事關重大,也關乎網絡及現實可能隨處會有這樣的事情會發生。為大眾免去無辜受欺騙。也當人生警戒看清自己防備人心,是絕對的必要。不是有關計較,是防患一不小心用自己所謂的信任與寬容放縱了許多墮落的靈魂另他們的未來更加的淒慘。那教育無力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再繼續落入感情用事的這樣的慈悲,去所謂的寬容。那樣對自己對當事人無絲毫可稱歎的益處。
警鍾提示:圓承從來不會受權任何人以我的名義收受錢財,收受供養。(包括我的俗家父母親人、朋友同修等)。若圓承生活上及其它,必有所需時,一定是“親自”向了解我的淨信朋友及父母家人們尋求解決。而絕對不會向網友及同修大眾伸手化緣。這點大家要智慧。
219。師父您得一心了嗎?
同修說:頂禮師父!
釋圓承:阿彌陀佛。頂禮十方諸佛。
同修說:看了師父傳記很感人。師父身體現在康複了嗎?
釋圓承:嗯。現在身體很好。
同修說:師父您得一心了嗎?
釋圓承:若有得與不得的念頭升起時。不是三心就是二意了。哪裏去尋一心呢?哪裏有個一心可得呢?我左找右找、前找後找、上找下找,就是沒找著哪裏有個一心可得!找的疲憊了,厭倦了。那就來一心一意的念念彌陀求極樂吧。如此忽然覺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原來不做意時淨念繼,不做一心念,念念皆一心。原來一心就這麼個簡單子,老實念佛自然契入。可惜浪費這許多無量無邊劫的時間冤枉尋覓!
同修說:謝謝師父。那請問師父:原來不做意時淨念繼,不做一心念,念念皆一心。這種功夫如何保持住?例如遇到順逆二境,心如何做到不隨境轉?
釋圓承:若念念能相繼時無空思量保持不保持。一念保持怕丟失的取舍之心升起時,念成斷線無緣相繼了。隻是念、盡管念,不擇時間、不擇境遇、不分晨昏、不分醒夢。皆一句彌陀老實念,念念無雜念念離分辨,一時彌陀壽無邊。念念彌陀不分別,原來彌陀念一念。有求功念功成累,無功求心念彌陀。隻管念去莫思量,一落思量念塵遮。順逆理事用心圓,原來都是因果來循環。自作自受非神降。都是善惡自建設。想想、思思、念念。罷了罷了,都是自己種的田,收好收賴不怨天。順境到來應該順,不必雀躍不能自已。逆境到來當衰殘,不必感傷難過。如此豁達識因果,最善。不然還要順逆冤家繼續糾葛爭鬥一番不成。
同修說:
謝謝師父慈悲開示
220。紅塵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把紅塵當成家。
網友說:阿彌陀佛!師父在嗎?
釋圓承:你好。
網友說:我剛看您的空間您曾經是個軍人也有過事業的輝煌,不知道什麼樣的變故能不顧自己的家人反對去出家
釋圓承:我的自傳小說中有詳細的敘述。我家人都同意的。
網友說:我知道一個家庭能有一個出家人是很大的福報。一個人沒有福報是出不了家的。其實我也曾有過2次出家的念想。
釋圓承:(笑臉的表情)
網友說:我離過2次婚,這是什麼因果?
釋圓承:人生多的是求不得,多的是聚散無常。能遇到佛陀教育。過歡喜自在解脫的生活,是最值得慶幸的幸運。一切順逆都是前因近緣。順逆境緣皆是過去的結緣種因和今生的用心取舍追著所結的果。
網友說:今生的用心取舍追著所結的果。我身邊所有的人都是說我是個付出者。就這次朋友給我介紹一個人,曾經他的過去不是很好。也是個重摔過的人。我認為他可以改好,也已經在改了。難道經濟情況真的是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嗎?
釋圓承: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不喜歡就不會付出,起碼不會心甘情願的付出。不在意也不會有意付出。既然付出了,若真心的,就無怨無悔的去付出,能做到這樣就是解脫的人智慧的人。否則就被得不償失心情纏繞,自尋煩惱。人生伴侶有,則盡責盡善,好好相互珍惜。再遇聖教努力修行了世情緣則為最善。無,則輕身自在,也別非要再勞苦身心的去主動尋找情感的纏繞。後者常常自在灑脫,前者卻要經過幾番的身心疲憊,可能也如願如意不得。因為人生、生活充滿了取舍和貪愛。貪愛就與私心結伴。到了兩個人的不同的內心世界相碰撞時終究會有阻隔,終究聚了會散。說隻要一生一世也好。就是遇到那如心所願的,可到死別時更加的苦難。終歸人生是苦,智者急尋聖教修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