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秀帶著念鄉遠遠地走了,躺在病床上的黎京生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現在,麵對義無返顧前來照顧他的錦春,他不能不勸她:你有你的生活,我自己能行。
錦春不說什麼,每一次聽到這樣的話,都是溫柔地衝他笑一笑。看著忙裏忙外的錦春,他不再說什麼,隻感到一種寧靜中的踏實。
錦春每天做好三頓飯,送到醫院,看著黎京生趁熱吃下去。更多的時候,她會守在他的床前,靜靜地望著他,有時候她會走神,想起小鎮的歲月。那是一段刻骨銘心、令她難以忘懷的時光。想起往事時,她的一雙眼睛就蒙朧了起來。
錦春找過黎京生的主治醫生,也谘詢過他的治療方案。主治醫生姓金,年紀有五十上下,看上去就讓人感到踏實和放心。金醫生比較詳細地分析了黎京生的病情,稱現在的治療隻是消極的救治,從根本上無法改變病人的病情,隻有盡快找到腎源,做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金醫生說著又搖搖頭:現在的問題就是腎源奇缺。還拿出一本厚厚的登記本給錦春看,上麵密密麻麻都是等待換腎的病人的名字。病人分布在大江南北,時刻等待著醫院的消息,有些病人就是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悄然離去。
看著厚厚的登記本,錦春的心在發抖,臉色也變得紙一樣蒼白。金醫生歎了口氣,安慰道:哪個病人不希望活下去,被動的等待腎源也不是好辦法,即使有了腎源,還得是配型成功,難哪!如果能夠在親屬中尋找,配型的成功率將會很高,再想想辦法吧。
金醫生清楚錦春是錦香的姐姐,而錦香恰恰又是金醫生的助手,因為這樣的關係,金醫生對黎京生的病情自然很上心。
一次,金醫生查完病房,衝送出門的錦春問:病人的家屬是你的妹妹?
錦春點點頭,金醫生就“唔”了一聲,他用不解的目光望了一眼錦春,沒再說什麼,一臉疑惑地走了。
錦春對黎京生的照顧曾引起許多人的誤會,大家都以為兩個人是夫妻,剛開始,錦春還解釋:他不是我愛人,是我妹夫,我妹妹出國了。
每次這樣解釋時,別人都怔一怔,然後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她一眼,又笑一笑。這讓錦春感到怪怪的,卻又說不出什麼。
黎京生住院後,戰友王大雷和李紀朝隔三岔五會來醫院看看黎京生。作為戰友,他們都在邊防站待過,和錦春自然也不陌生。但在醫院裏見到錦春時還是一臉的驚奇,黎京生就介紹說:這是徐錦春。
王大雷和李紀朝就明白了,熱情地和錦春打著招呼。他們的到來給黎京生帶來了新的希望,現在的老兵餐廳在得到民政局的支持後,在減少稅收的同時,還被定為北京市旅遊局的定點餐館。老兵餐廳一下子就上了一個台階,更重要的是,餐廳前麵的街在經過改造後,客流量就多了起來。高峰時,客人多得都有些迎接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