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吳建家 “回歸”的願望越來越強烈(2 / 2)

在2011年泉州“兩會”上,吳建家提交的提案是關於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在港澳及異地委員座談會上,他進行了相關發言,“社會保障,關係到廣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的進一步和諧。建議政府從土地的出讓金還建議,泉州市委、市政府應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還建議,泉州市委、市政府應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應對金融危機。中撥出部分作為專項資金,也可以通過回撥一部分土地,作為集體用地,為失地農民日後的生活提供一些保障。”

縱觀近幾年吳建家返鄉參加會議的建言,每一次都準確地抓住了民生熱點。如在2009年全國各大中城市晉江籍異地非公有製經濟代表人士新春座談會上,吳建家說,晉江投入很多資金在民生工程上,讓群眾安居樂業,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利於社會進步。他建議,晉江市委、市政府應更加關注百姓飲水安全問題,並加大汙水處理力度。

同年,在泉州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港澳委員、異地商會委員及特邀人士座談會上,吳建家就“晉江成立首家小額貸款公司”表示讚許。他認為,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是政府急企業之所急,真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好舉措。當時他還建議,泉州市委、市政府應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對話

關注失地農民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

《晉江經濟報》您2011年向泉州“兩會”提交了《關於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構建平安和諧泉州》的提案。您為何會關注社會保障問題呢?

吳建家社會保障體係,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也事關社會的進一步和諧與穩定。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失地農民日益增多,我認為,這個問題已經很需要去解決和完善了。

《晉江經濟報》那您對此有哪些建議?

吳建家首先,要將失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係。在泉州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集體土地被征用,不少農民將失地。妥善安置失地農民,是城市發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以征地補償安置費和土地轉用後的增值收益為主要資金來源,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係,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可行辦法。

同時,解決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也應該進一步引起重視。隨著泉州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數量越來越多,成為介於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第三類人群”。社會保障可以大大提高他們抵抗各種風險的能力,降低風險程度,從而降低他們的預防性儲蓄,促進消費。

《晉江經濟報》對於政府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您有怎樣的期望呢?吳建家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任務相當繁重,要長遠規劃和短期目標相結合,使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希望政府能堅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分類實施、量力而行的原則,推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可考慮將土地補償費、土地使用費、農業產業化經營所得的合理部分納入法定的農村社會保障基金渠道。通過加快城鎮化建設,改善城鄉人口的比例,從而逐漸實現社會保障的城鄉一體化。我相信,隨著社會保障體係建設不斷加大力度,不斷擴大覆蓋麵,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將會得到更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