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故事出自李清照的《詞論》,李清照是宋朝人。宋朝對唐朝音樂的記錄可能不可信,那麼,在唐朝人李肇的《唐國史補》裏,也登載了類似的娛樂新聞。由此可見,在沒有錄音技術,沒有所謂後期製作的唐朝娛樂界混歌手,全看你的歌喉能不能hold住現場。李八郎是當時演唱界的天王,然而他的歌喉,他的故事,還不夠另外一位女歌手傳奇。
這位傳奇女歌星,是江西吉安山區飛出來的金鳳凰,是唐玄宗重點栽培的大唐第一歌星。隻是關於她的名字,實在有點糾結,有叫她許和子的,有叫她念奴的,有叫她永新的,反正就是許姑娘。許姑娘出身音樂世家,在735年,許姑娘有幸被大唐帝國中央樂團“宜春院”選中,在帝都長安落戶,藝名“永新”。
關於許姑娘在歌壇的光輝事跡,唐朝的《樂府雜錄》和《開元天寶遺事》都有記錄。從這些娛樂新聞記錄來看,我們可以推論出以下幾點:
許姑娘唱歌現場感強,聲音特別高亢。從她聲音的傳播距離而言,資料記載:“喉轉一聲,響傳九陌。”當時的國際大都會長安,有九條大街,人稱“九陌”。了不得啊,許姑娘一開口,歌聲能傳到九條大街之外。要真是這樣,就不用買她演唱會的門票,遠遠地在九條街之外聽著就是了。從她聲音的高亢度而言,有記載說,有一年中秋,唐玄宗在勤政樓與民同樂,當時現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大唐中央樂團氣勢磅礴的演奏被雜音給掩蓋下去了,皇家警衛部隊、長安治安部隊和特警趕到現場也壓不住場。
糾結關頭,高力士推薦一人來整肅現場,此人就是頭號當紅歌星,按照當時的稱呼就是皇家娛樂界的“前頭人”——許姑娘,前來用歌聲壓場。許姑娘在人聲熙攘中登台,撩一撩發型,理了理裙子,敞開嗓子,放開肺活量,一聲高歌。
全場安靜,整個長安城都安靜了,在高音質高清晰的歌聲麵前,整個大唐帝國安靜了,他們在聽大唐版中國好聲音(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唱完,是經久不息的歡呼聲。沒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現場操控能力了。
許姑娘能唱快歌勁歌,節奏快得連配樂都跟不上。如果歌手功力不夠,我們聽快歌勁歌,總是聽不清唱什麼。因為唱得快,氣就弱了,歌聲總被配樂壓下去。許姑娘則不然。還是據唐朝的記錄,有一回唐玄宗叫器樂高手李漠吹笛子跟許姑娘比節奏,二人就像金庸小說裏的東邪西毒,以笛子和歌喉為工具,進行內功比賽。
兩位高人在曲調的高峰上一路往上攀,或又如賽車手在急速奔馳,越飆越高,越飆越快。結果,李漠內力不濟,笛子爆裂。有詩人元稹的詩為證:“飛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許姑娘的歌聲都飛上九天了,李漠(即二十五郎)的笛子還在後麵遠遠地跟著。當時還有記載說,皇宮裏每次舉行音樂會,許姑娘的歌聲居然能壓住一支樂隊(則絲竹之聲莫能遏)。唐玄宗老師也點評說她的聲音“出於朝霞之上”,蓋過天上朝霞了。
許姑娘形象好,領導喜歡。曆史上的評價是“既慧且美”,唐玄宗對她外形的評價是:“此女妖麗,眼色媚人。”這樣傑出的歌唱天分,加上美麗的外形,想不紅都很難。
不過,在這裏我倒是要讚揚唐玄宗一句,他作為當時唐中央樂團俱樂部的老板和音樂指導,麵對許姑娘這樣的美色,居然沒有收編她,沒有做她幹爹,每次外出演出,從不和許姑娘單獨相處,這樣的人品,這種對藝術的尊重,是值得我們致敬的,也是值得某些幹爹慚愧的。不鬧緋聞的幹爹才是真幹爹。
講到這裏,不免要提到盛唐第一詩人李白,所謂詩人,就是當時流行歌曲的作詞者,當然也是在娛樂界混的。李白也曾為皇家小型音樂會寫過詞,歌唱的對象是楊貴妃,主唱者是李龜年,音樂會主持者是唐玄宗,這個不再多提。且說李白在娛樂界混久了,認識很多女歌手,但有一位紅歌手卻隻是聞名,不曾見麵。這位女神是當時寧王府的專職歌手寵姐,據說歌舞外形俱佳。李白思量著見偶像一麵,偏偏寵姐的老板寧王很小家子氣,每次邀請外賓開演唱會,各路歌手都登場,就是不見寵姐。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在一次盛宴上,李白心癢癢地實在忍不住了,仗著自己多喝了幾瓶,走到寧王跟前大膽地說:“領導,今兒個大家酒飽飯足,宴會也要結束了,您也讓大名鼎鼎的寵姐露露臉吧(王何吝此女示於眾)。”寧王還是放不開,但實在拗不過李白的麵子,於是在大廳設了一個大屏風,名曰“七寶花障”,寵姐就隔著屏風唱起來。重要的是歌聲,不是外貌,你們就老老實實聽這美妙的唐朝之聲吧。李白聽得如癡如醉,被天籟之音深深迷醉,然後,帶著些許遺憾起身致謝:“雖然見不著麵,能聽到歌聲也知足啦(雖不許見麵,聞其聲亦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