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曹操慈禧都八卦(4)(3 / 3)

本來是一個畸形的圈子,本來是畸形的組合,卻有著如此健康的輿論導向,可見善良和正義不會在任何機製裏喪失。

當然,男人有錢就變壞,太監有錢也變不好。那些混得好的太監,興趣也不止停留在宮裏頭的美眉,他們的做法基本和正常的男人一樣:養二奶,包小三,而且很多是娛樂界的。在萬曆時候的北京城娛樂圈,有個叫“西院”的地兒,裏麵養著些什麼人?都是那些從一線退下來的女歌手、女藝員,或者剛踏入娛樂圈的小美眉,甘心被太監圈養起來。一旦這些人進了“西院”,那些德藝雙馨的同行們馬上就會恥於與之為伍,“同類俱賤之,不屑於齒”。

太監的桃色新聞鬧大了,也是報紙的猛料。據當時的一份邸報報道:抓獲一名披著太監外衣的婦女。據其招供,在大內廝混已久,與某某公公是戀人關係。此事付司禮監處理,婦女付法司處理。截至沈德符報道這則新聞時,尚無處理結果。

劉哥曰:世上最強大的是什麼?是組織。世上最有效的是什麼?是組合。一個良好的組織,一個緊密的組合,往往能克服惡劣客觀環境,至少能衝淡惡劣客觀環境帶來的負麵影響。宮女太監的“對食戀”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抗爭逆境的互助組合。

逆境不可怕,我們有組織;風浪不足畏,我們玩組合。在市場上玩,在國際上玩,都是這樣的。

明朝學者招收女生惹緋聞

公元16世紀的末期,鼎鼎有名的文化名人、頂級教授李贄,在湖北麻城龍潭湖芝佛院講學。從那個時代的意識來看,李教授是個說話很出格,而且行事也很出格的人,居然在自己的學院裏收女學生,有名有姓的有梅澹然,女尼自信、明因和善因等。不僅讓她們來聽講座,而且還跟她們書信往來切磋學術。

這在歧視婦女的封建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封建衛道士們痛心疾首,攻擊他有作風問題:“宣淫敗俗。”又侮辱他女學生的智商“婦女見短,不堪學道”。

對此,李贄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寫信對此類緋聞和攻擊進行了回駁,我們來看這封信。

糾正:見識有長短的差別但沒有性別的差異

這封信名為《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出自李贄老師的文集《焚書》第二卷。

在信的開頭,李老師承認了封建社會的女士們確實有空間上的劣勢,常言道:女主內,男主外。李老師說:因為客觀條件的限製,女同胞們幾千年來大部分時間隻能在家裏宅著,“夫婦人不出閫(kǔn)域”,那個時代的花木蘭畢竟是少數,而男同胞們拿著弓箭征戰四方(其實也未必個個拿刀動槍的在外麵混,隻是打個比方而已)。從這個角度而言,女士們看見的空間確實要比爺們狹窄,這個不用說。

然而,李贄老師筆鋒一轉,開始厘清:生活空間狹窄不等於見識短。李老師說,所謂見識短,不是說宅在家裏,隻看見家裏和院子裏的東西,不能看到外麵的世界;所謂有遠見,也不是說你跑得遠,見得多。

演繹一下李贄先生的話,就是說:成天宅在家裏不等於你沒見識,成天在外麵跑不等於你有見識。見識長短和你接觸的活動空間沒有太多的必然聯係。

接下裏,就澄清什麼是短見和遠見。在排除了用物理空間鑒定見識長短的可能性之後,李贄認為,要以時間和取向來衡量見識長短。見識短的人,眼光隻能覆蓋百年之內,或者隻覆蓋到自己的子孫,甚至隻能覆蓋到自身,“短見者隻見得百年之內,或近而子孫,又近而一身而已。”

有遠見的人,則能超出自身局限,甚至擺脫生死利害的限製,不僅如此,有遠見的人的眼光又是可以細分的,能照顧到事務的方方麵麵,甚至最細微的方麵,“極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算數譬喻之域是已”。

這話雖然誇張,但總體意思還是對的。其實按照現代的觀點,就是說人既有宏觀眼光,又有微觀眼光。

從取向而言,見識短的人喜歡聽“街談巷議,市井小兒之語”,有見識的人卻不屑理會那些東家長西家短,帶有明顯情緒化的內容,“不惑於流俗憎愛之口也”。

李贄教授進一步厘清:人有男女之分,但見識長短沒有男女之分,“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見識有長短之分,但是如果要貼上性別標簽,說男子的見識就一定遠,女子的見識一定短,那就更加荒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