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方桌圓坐不可以(1 / 1)

北京東部臨近機場的郊區,有一所京西學校(Western A cademy of Beijing),是一所駐北京的外國人的子弟學校。我曾參觀過,並在其教師餐廳吃過飯。餐廳中有許多方桌,桌子有四個邊,每邊剛好坐一個人。中午,外籍教師們陸續進入,男老師們坐在一起,女老師們也另坐在一起。非常奇怪的是,中國人坐這樣的桌子,最多就坐四個人,每人把住一邊,第五個人就“坐不進去了”,難道能讓自己坐在犄角上嗎?那樣吃飯不方便,同時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可這些西方教師無所謂,五六個人圍坐著一張方桌,說說笑笑,很是高興。也就在這時,我妻子從歐洲回來,帶回一些照片,其中也有這樣在方桌子四麵“圓”著坐的情況。在中國,如果有五個以上的人在一起吃飯或開會,就一定要選擇一張圓桌,否則就真沒法坐了。這在中國是一種自古傳下來的規矩,生活中有這種規矩,到了京劇舞台上就更有這種規矩了。不懂這些規矩就沒法看懂京劇。

京劇舞台沒有圓桌而隻有方桌,而且必須是條形的方桌。四麵的方桌可以用來吃飯或開會,京劇雖然也會表達這些事情,但至少得空餘下一麵,為的是不遮擋觀眾的視線。條形的方桌如果隻坐一個人,那他可以坐在桌子後,也可以坐在桌子前,但都得正對著觀眾;如果是兩個人,可以一邊坐一位;如果是三個人,桌子後邊坐一位,另兩位一邊一個,但都得臉朝觀眾。舞台上的桌子除了作為“桌子”之外,還可以當成“橋”、“房頂”、“山頂”、“空中”。桌子兩邊各放一把椅子,演員就踩著這把椅子站到桌子上,可以一站許久,或唱或念,可以自我抒情,也可以與站在桌子前的人相互問答,這樣就有了高低之分。

桌子有時還可以擺在上場門或下場門的前邊,斜著擺,可以在桌子上頭再擺桌子,三層桌子夠高了吧?但往往還隻是一間房屋的高度,而擺在舞台中間接近天幕的那張桌子,往往就能代表一座高山,甚至襯托出雲霧繚繞的縹渺場景。這是藝術上的道理,您得慢慢習慣它,進而承認它。如果一開始就拒絕,那您就沒辦法進入京劇最美妙的境界了。任何藝術都有自己的假定性嘛。

京劇舞台上沒有圓桌,但坐在桌子邊(或站在桌子上)的演員,一切動作卻非常需要“圓”。這“圓”的要求很難一時就給您講清楚,但它往往是通過動作的左右、高低、正斜、輕重等對立關係來形成的。您弄不懂也沒關係,我這裏是借機先鋪墊一下,後邊再仔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