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3 / 3)

慎用的食物。不宜吃或少吃的食物有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製品。食用含碳水化合物較高的土豆、芋頭、蒜苗時要減少主食量。水果含碳水化合物量約為6%—20%,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可以食用,但需減少主食量,每200克水果減少25克糧食。水果可選用蘋果、橘子、梨、桃等,在兩餐之間吃較為合適。在糖尿病發病初期,血糖較高,病情不穩定時,或病程較長,但控製不理想,最好不用,可吃些含糖較低的蔬菜如西紅柿、黃瓜來代替,待病情好轉後再用。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進行體育鍛煉?怎樣合理鍛煉?

體育鍛煉是糖尿病病人降低血糖的一個重要環節,體育鍛煉可以使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增加,體育鍛煉可以減肥,使肥大的細胞體積變小,細胞膜單位麵積的胰島素受體數量增多,使未完全暴露的胰島素受體暴露出來,這樣可以使有限的胰島素與更多的胰島素受體去結合,提高降糖作用。體育鍛煉可以增加對血糖的消耗,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血液的抗凝因子的活性,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預防血栓的形成,對於預防腦血栓、心肌梗塞、肢端血管的阻塞有著積極的意義。鍛煉還可以增強體質。

糖尿病人應當做全身性運動,使全身每個部位都得到鍛煉,比如做操、散步、跑步、打拳、練劍、跳舞等等。跳迪斯科舞也應提倡,因為這種運動老少皆宜,它隨意的全身性運動,不受任何限製,哪點沒有活動開,可以多活動活動,隨著音樂跳,既鍛煉了身體又心情舒暢。練氣功站著不動是達不到全身運動的目的的。家務勞動往往是局部運動,也達不到全身運動的目的,所以家務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

糖尿病病人由於胰島素缺乏,不能隨著生活中各種情況造成的血糖的變化相應地分泌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的平衡,因此他們的生活必須恒定,包括運動、飲食、用藥、勞動等等!都要定時定量,使自己處於平衡狀態,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體育鍛煉最好的時間宜在餐後1小時開始,飯前鍛煉容易造成低血糖,最好每天三餐後都鍛煉,很多人晚飯後就看電視,活動少了,糖消耗得少了,血糖就高了,所以說晚上鍛煉也很重要。

要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疾病的情況而決定運動量,不要和別人相比,也就是“量力而行”。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也許你能達到某種運動量,但在剛剛開始時是達不到的,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逐漸達到。一般地說,使心率達到“170—年齡”,持續活動30~60分鍾為宜。如果有心絞痛,或有心率慢的心髒病,或有心力衰竭的病人,不要按此公式掌握活動量。要以不出現心絞痛,不引起呼吸困難,不出現身體不舒服為原則。

體育鍛煉時,身邊隨時帶著吃的東西,如點心、糖塊,一旦出現低血糖可吃上一點。鍛煉前注射胰島素最好在腹部等肌肉運動少的部位,若注射在四肢,由於活動多,會加快胰島素的吸收,造成低血糖。注射胰島素後、吃飯前避免體育活動,以免發生低血糖。注射胰島素後最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時刻,比如上午11點,不宜進行體育鍛煉,如果必須參加體育鍛煉,要準備食物,隨時加餐,以防低血糖。木糖醇、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不能當作加餐食品。患有急性病時應該暫停鍛煉。

最後談談什麼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人體生命的活動和運動能量的來源主要來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經過消化變成葡萄糖吸收入血,血中葡萄糖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進行“三羧循環”的化學變化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並釋放出大量能量供人體需要,這種化學變化稱為糖的“完全燃燒”。如果在無氧的情況下,血中葡萄糖要進行“無氧酵解”的化學變化,產生能量供人體需要,同時產生大量的乳酸。同樣多的葡萄糖通過無氧酵解所產生的能量遠不如通過“三羧循環”產生的能量多,所以我們將無氧酵解也稱為“不完全燃燒”當人們做適當的活動時,吸進人體的氧氣能滿足葡萄糖進行三羧循環的需要,這樣的運動為“有氧運動”,如長時間的走路、慢跑、做操、打拳、跳舞、扭秧歌……等。當人們在閉住呼吸做長時間的運動,吸入體內的氧氣消耗掉後,這時人體的能量來源於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此時的運動稱為“無氧運動”,如遊泳、百米跑、拔河。當人們做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時,吸入的氧氣使葡萄糖進行三羧循環所產生的能量不能滿足運動的需要時,另一部分能量是葡萄糖經無氧酵解來提供,這種運動稱為“混合性運動”,大部分劇烈長時間的運動都是混合性運動,如中長跑、足球運動等。糖尿病病人應當提倡做有氧運動,避免無氧運動和混合性運動。

肥胖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的人日益增多,並且糖尿病人中的肥胖者也越來越多。那麼,什麼是肥胖?也就是肥胖的診斷標準是什麼?肥胖就是體內脂肪積聚過多的表現。肥胖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攝食過多,攝入量超過消耗量,過多的營養物質轉化為脂肪積存在體內所致。另外,一些內分泌的因素、家族遺傳以及西方生活方式,運動過少,對肥胖也有一定作用。糖尿病人的肥胖是一種繼發性肥胖。

① 臨床經驗公式

② 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為肥胖。例如:身高170厘米,理想體重=170-105=65千克,實際體重=65千克+65千克×20%=78千克,超過78千克為肥胖。

②體重指數(BMI)!計算公式為:

體重指數=體重/身高2(體重以千克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

中國人體重指數大於25為肥胖。例如:體重70千克,身高1.6米,體重指數=70千克/(1.6米)2=27.3,27.3大於25為肥胖。

③ 腰圍與臀圍比值的測量 腰圍:肋骨下緣與髂脊連線中點水平一周測量,以厘米為單位;臀圍:繞過雙側股骨粗隆水平一周測量(通俗地說,圍繞雙大腿根部一周測量),以厘米為單位。

一般情況下,中老年男性以腹部肥胖為主,也就是腰圍增大;中老年女性以臀部肥胖為主,也就是臀圍增大。所以腰臀圍比值診斷肥胖的類型有性別差異,男性大於0.95,女性大於0.85,則認為以腹部肥胖為主,即脂肪主要分布在腰腹部和軀幹,這稱為腹部型肥胖或內髒型肥胖。腰臀圍比值男性小於0.95,女性小於0.85,則認為以髖部(臀部)肥胖為主,稱為皮下型肥胖。

這三種判斷肥胖的指標,以臨床經驗公式較簡單易算,體重指數較精確,而腰臀圍比值是近幾年提出的指標,與糧尿病的肥胖關係更密切。

肥胖的病人易患糖尿病

肥胖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肥胖的程度與肥胖持續時間都能影響高血糖的出現。肥胖以後,體內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使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血糖水平升高,導致糖尿病,因此肥胖病人容易患糖尿病。根據醫學統計結果,肥胖病人出現糖尿病的患病率是非肥胖病人的4倍,北京地區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肥胖人群中大約25%患糖尿病,大約25%患有糖耐量異常(糖尿病早期),而這些糖耐量異常病人的1/3以後要轉變成糖尿病。

同樣,糖尿病人中肥胖者也很多。糖尿病人的肥胖除了內分泌紊亂、遺傳等綜合因素外,大多數糖尿病人的肥胖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如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的食物,生活方式西方化,體力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肥胖。

肥胖的糖尿病人的體內脂肪分布類型與糖尿病的並發症有密切關係。內髒型肥胖(脂肪分布以腹部為主)的病人,血糖、血脂的升高程度比皮下型肥胖(脂肪分布以臀部為主)的糖尿病人要嚴重,也更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所以,對於肥胖的糖尿病人來說,測量腰臀圍比值,明確是內髒型肥胖還是皮下型肥胖,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營養治療的方法是什麼?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分為六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前三種是能量的來源,後幾種物質也是人體所必需的。

合理控製熱能是糖尿病營養治療的首要原則。熱能攝入量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減少熱能,以減輕體重。消瘦者提高熱能,增加體重,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對孕婦、乳母和兒童要增加熱能攝入量,以維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長發育。既然合理控製熱能是首要原則,攝取多少熱能才合理呢?如何計算呢?糖尿病病人應學會一些計算方法。

首先用身高(厘米)-105=理想體重(千克)。其次根據理想體重和勞動強度求出熱能需要量(熱能單位是千焦)。

總熱量=理想體重×每公斤體重所需熱量

例如,Ⅱ型糖尿病成人身高170厘米,體重正常,輕體力勞動,無合並症。計算方法為:

身高170厘米-105=65千克(理想體重)

熱能需要量125.4千焦(30千卡)×65千克=8151千焦(1950千卡)/日

對熱能的概念有所認識,並且初步明確了一些計算方法,下麵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產能營養的比例分配就容易理解和運用了。

(1)碳水化合物

不宜控製過嚴,臨床資料表明,在合理控製熱能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進量,不但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目前認為影響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在於總熱能的攝人。碳水化合物供給量可占總熱能的52%~60%,每日進量200~350克,折合糧食250~400克(5~8兩),對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可適當放寬,對單純飲食治療而又控製不滿意者應適當減少。但對碳水化合物的質要求嚴格,食物碳水化合物組成不同,血糖升高指數不同,粗糧升高血糖速度低於細糧。糖尿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最好全部來自含多糖類的複合碳水化合物(米、麵、粗糧),盡量不用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來補充。

(2)脂肪

心腦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常見並發症,因此應減少脂肪攝入量,使之占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些。若按公斤體重計算不宜超過1克,飽和脂肪酸不要超過總熱能的10%。膽固醇攝入量每日300毫克以下,脂肪的量和質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

(3)蛋白質

攝入量近似正常人標準,約占總熱能的12%~20%,其中1/3應來自優質蛋白。成年患者每日1克/千克,病情控製不滿意者,易出現負氮平衡,可每日1.2~1.5克/千克。孕婦、乳母每日1.5克/千克,兒童每日2~3克/千克。

合並腎病的糖尿病病人,根據腎功能損害程度可減至每日0.5-0.8克/千克。

以上三大產生能量的營養素的安排,有一共同特點,即除量的控製外,還有質的要求。

糖尿病人還應攝入以下營養物質。

(4)維生素

維生素與糖尿病關係密切,尤其是維生素Bl、B12、維生素C、維生素A等。富含維生素Bl的食物有粗糧、豆類、花生、瘦豬肉。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肝、腎、肉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新鮮蔬菜、水果,如辣椒、苦瓜、菜花、酸棗、紅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牛奶、雞蛋、肝等。

(5)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對無合並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的病人,應適當限製鈉鹽攝入,以防高血壓誘發腦血管病變,適當補充鎂、鈣、鉻、鋅等元素。鎂缺乏可導致Ⅱ型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不敏感,而且容易並發視網膜病變(富含鎂的食物:玉米胚、麥胚、麥麩、小米、大豆等)。鈣的供給量要充足,防止出現負鈣平衡,發生骨質疏鬆(富含鈣的食品:牛奶、發菜、銀耳、大豆等)。三價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組成成分,增加鉻供給(富含鉻的食品:粗糧、肉類、酵母等)可以改善糖耐量,血糖水平可降低。鋅參與胰島素合成,估計鋅與胰島素活性有關,應及時補充鋅(富含鋅的食物:牡蠣、胰腺、肝髒、粗糧、幹豆、蛋、肉、魚等)。

(6)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有延緩餐後血糖上升幅度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同時可降低膽固醇,防止便秘。糖尿病膳食中纖維增加,尿糖下降,一般認為每日增加20克即可。以下食品中含有可溶性食物纖維:海藻類的海帶,紫菜中含的藻膠,豆(印度豆)中含的胍膠,魔芋中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以及水果中所含的果膠。

控製飲食有良方嗎?

在剛患糖尿病的開始階段,需要將食物稱量一下,經過一個時期掌握經驗後,用目測的衡量方法估算就可以了。這樣不但用餐時控製食品數量準確,就是到朋友家或外出進餐,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有的糖尿病人說:我這一餐少吃下一餐補吃回來可以嗎?糖尿病膳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每餐必須保持定量,避免吃的過多或過少,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每餐攝入量不符合計算要求,最容易使血糖控製不理想或出現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人在參加宴會時,要注意掌握選用食物品種,盡量挑選不妨礙糖尿病控製的飲食,譬如蔬菜多選綠葉蔬菜,避免高澱粉的土豆、芋頭等品種,甜點也可改為含糖低的水果。另外,勿食用過量。

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副食也不可忽視,副食中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會有一部分轉變成葡萄糖,有的副食如蛋、肉、豆類、花生、烹調油含有較多的脂肪,產熱量很高。這類食品吃得過多,體重增加,對病情控製、防治冠心病十分不利。有的病人主食控製很嚴,副食隨意,病情控製不好,將副食調整後,病情得到改善。

如控製飲食感到饑餓可以選擇以下辦法:一是選用低熱量、高容積蔬菜如西紅柿、黃瓜、大白菜等。二是多選用粗糧替代細糧,如玉米麵、黃豆麵、燕麥、苦蕎麥、綠豆、紅豆等,飽腹感強。食量與習慣有關,饑餓與精神因素有關,應樹立信心,以便逐漸適應。饑餓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經過治療,病情改善,饑餓感會隨之減輕。

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包括飲食控製及營養素的搭配,治療方案是按病人具體情況,包括性別、年齡、體重、勞動強度等製定出來的,它既限製過多營養素的攝入,也保證了病人所必需的營養素,所以不會引起營養不良。

糖尿病膳食餐次分配比例特別重要,餐次安排要合理。為了減輕胰島(胰髒分泌胰島素的地方)負擔,糖尿病人一日至少三餐,一般1/5、2/5、2/5分配。在活動量穩定情況下,要求定時、定量。對病情控製不滿意、注射胰島素或出現低血糖者,3次正餐之間增加2~3次加餐,晚間臨睡前的加餐更為重要。加餐食品可由正餐中均出25克主食。臨床經驗證明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方法。三餐內容最好主副食搭配,每餐都有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食品,這樣既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促進胰島素分泌,又符含平衡的營養配餐要求。

煙草對糖尿病人危險很大,尼古丁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同時還可以使血壓升高,加速腎髒、心腦血管病以及糖尿病足的形成,因為吸煙可促進血管硬化,可減低腿部血流。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煙。

癌症的防治

關愛生命 成就健康

癌症的防治與治療已是人類生存麵臨的首要問題之一

[有效的藥物及綜合治療+科學抗癌知識=抵禦癌症]

普及癌症防治知識,為攻克癌症治愈難題積極工作

關注癌症患者的飲食調護,提供科學抗癌食譜

激發生命潛能,身心同治,祛病強身,永享健康

身體如天堂一般純淨,生命像鮮花一樣綻放……

癌症患者的食療原則

食療的目的,就是通過合理調配飲食,來改善癌症患者全身營養狀況,使其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或化學、放射治療,延長患者的生命,甚至康複。首先應做到以下幾點:

(1)供給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維持機體氮平衡。應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魚類、家禽、豆製品等,還應多食一些蜂蜜以及含糖豐富的食品,如米、麵等,以補充熱量。

(2)多食香菇、銀耳、黑木耳、蘑菇、黃豆等,以增加機體的免疫機能。

(3)選擇具有軟堅散結及抗腫瘤作用的食物,如芥菜、胡蘿卜、花生、黃花菜、洋蔥,薏米仁、甲魚、海帶以及海蜇等。胡蘿卜含有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癌細胞的活力,對抗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