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味:決明子。決明子是一種豆類植物的種子,又叫“草決名”。決明子味苦甘涼。具有清肝、明目、益腎、降壓之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決明子列為上品,謂其“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輕身”。南朝梁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謂:“今處處有之,葉似茫茫,子形似馬蹄,呼名馬蹄決明。” 《日華子本草》言其“助肝氣,益精;用水為末塗,消腫毒,貼於太陽穴治頭痛,又貼腦心,止鼻洪,作枕,治頭風,決明勝黑豆。”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決明子除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外,還含甾體化合物、葸衍生物、大黃酚、大黃素等,還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鋅、錳、銅、鎳、鈷鉬等。決明子有降血壓、降血脂、調節免疫功能、通便等作用。《中國保健中藥》認為,決明子有緩瀉作用,可使老人保持大便通暢,對維護心髒功能有重要意義。
第四味:絞股藍。絞股藍是近些年才崛起的天然藥材,其名雖始於1525年明嘉靖4年朱棣著《救荒本草》一書,但古中醫鮮有記載,以廣西、貴州產品為好,被稱為“南方人參”、未來補品。
現代科學證明:絞股藍內含三大類物質,皂甙類,黃銅類,多糖類。經結構測定,絞股藍有83種皂甙含量,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含鐵、鋅、硒及維生素等多種人體必須的有益成分,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既等同於人參,又優於人參。中外學術界譽其為“綠色的金子”,“第二人參”、“人參寶草”。
根據《現代中醫藥文庫》記載,絞股藍具有神奇的藥理作用:
1.降血脂:絞股藍能排出脂質。具有顯著降低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保護血管內壁,阻止脂質在血管壁沉積,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2.降血壓:具有明顯降低血粘稠度、調整血壓功能、同時能防止微血栓形成並增加心肌細胞對缺氧的耐力,起到保護心肌的作用。
3.提高免疫力:能夠提高巨噬能力,明顯增高白細胞數,同時增加白細胞自身的吞噬功能,促進體內白介素的分泌,增加血清免疫蛋白的產生,並能誘發產生幹擾素的作用,對免疫係統有雙向調節作用。
4.促睡眠:能調節大腦皮質興奮和抑製反應的平衡,對中樞神經係統有雙向調節作用,具有鎮靜、催眠、抗緊張、解疲勞、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5.緩衰老:能延長細胞繁殖傳代的代數、人體皮膚細胞再生次數由22代增至27代,延長細胞壽命22.7%,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耐力,抑製脂褐質(導致人體衰老的物質)的形成,並具有烏發、美容皮膚的效果。
6.防癌:經藥理實踐證明,絞股藍能防止正常細胞癌化,主要作用於腫瘤細胞的DNA合成過程,提高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能力。
第五味:大葉冬青。所謂大葉冬青,其實是苦丁茶的一種,不過更具藥用價值。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載“皋盧,葉狀如茗……,今廣人用之,名曰苦丁。”
苦丁茶味先苦後甘甜,湯色綠中透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沁人心脾,香氣逼人,極耐衝泡,且藥效顯著,這些年頗為流行。許多人喝它清火,女孩子喝它減肥。從中醫角度看,苦丁茶甘、苦、性寒,能夠茶藥兩用。入肝、膽、脾、胃、肺五經。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去油膩、消食化痰,清咽利喉、通利二便。大量的藥理作用研究和臨床觀察表明:苦丁茶能顯著增加腦血流量及心髒冠脈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腦血管阻力和血壓。對控製高血壓、血中高膽固醇、甘油三酯、肥胖症及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有較明顯的防治作用。不過茶葉店中苦丁茶多為小葉,口感雖佳,功效稍遜。用於調壓降脂,以貴州產的大葉冬青為佳。大葉冬青特別擅於清油膩,所以當你發現自己食甘厚味後,喝大葉冬青可迅速清脂,不致肥胖和形成血脂。
單獨來說,長安長清的五味藥材都是天然植物中降脂降壓的佼佼者,而實際上,複方的作用遠要比單方效果強許多。這就是中醫的玄妙之處。從中醫上講,複方可以平衡陰陽,照顧肝、腎、心各經;從現代醫學說,複方搭配,產生新的化合物,效果往往是單方所不及。以補中益氣丸來說,具有提升中氣,治療胃下垂、子宮脫垂的功效,其配方非常科學:黃芩(克),黨參,甘草(蜜炙),白術(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後人研究,其單味藥,或這10味藥用任何其他比例,都沒有治療胃下垂、子宮脫垂的功能。那麼,如何評價長安長清的複方搭配?
專家的結論是20個字:不溫不燥,清中有補,降壓清脂,標本兼治,堪稱經典。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治療的原則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公認糖尿病應該接受綜合治療,歸納為五大原則:
(1)飲食治療
這是糖尿病治療五大原則中的首位。“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說明人要活著就離不開吃飯。不論糖尿病病情輕重和不同的分型,不同的病程階段,在糖尿病病人的一生中,病人都要接受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指病人要接受與他身高、體重、工作強度所相應的平衡飲食。要使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千焦表示)能滿足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工作、學習的需要,使病人保持理想體重,肥胖的人體重要逐漸降下來,消瘦的人體重又要恢複正常。
(2)運動療法
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堅持運動又可以減肥。肥胖的人使體內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大為減低,盡管身體分泌了正常量的胰島素,但由於其敏感性的降低就變得明顯不夠,為補充其不足,胰腺的β細胞要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盡管這樣,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病人一方麵存在高胰島素血症,另一方麵胰島素的作用仍嫌不足,形成現在肥胖病人存在的“胰島素抵抗綜合症”。所以糖尿病人的運動療法也是貫徹治療全過程的原則。
(3)藥物治療
糖尿病人一經診斷接受合理飲食治療和運動療法後,血糖仍不能達到理想水平,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有口服藥及胰島素治療,應該強調的是經藥物治療後,血糖已達到理想水平時,千萬堅持原有藥物的治療量,不能輕易停藥,否則可使病情反複,甚至加重或昏迷。此外,為預防慢性並發症的發生,要同時應用改善微循環障礙的藥物,如西藥胰激肽釋放酶、中藥烏金口服液都是治療微循環障礙很有效、可以長期服用的良藥。
(4)接受糖尿病知識的教育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它將伴隨病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人生全過程。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病人對糖尿病的知識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壽命就越長”。要使每個糖尿病人都能成為自我保健的醫生,才能實現糖尿病人治療效果滿意,真正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這就是為什麼糖尿病的醫生要利用書刊、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多種宣傳媒體,反複呼籲糖尿病人及其家屬要學習掌握糖尿病係統的科普知識的重要性。
(5)糖尿病的自我監測
監測就是對糖尿病的血糖水平、病情變化、治療效果及有無並發症進行定期檢查。自我監測是強調這項監測應由病人及其家屬來完成,糖尿病人在發病初期,可有“三多一少”的症狀,隨著得病時間的延長,血糖可以很高,病人卻無症狀,因此要借助儀器定期觀察血糖、尿糖、尿酮體、糖化血紅蛋白、體重等指標,並定期到醫院去檢查有無慢性並發症的出現。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疾病。在發達國家,糖尿病是僅次於癌症、艾滋病和心血管疾病之後列入第四位需要優先考慮的疾病。在亞洲,在我國,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流行性疾病。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作出決議,並號召世界各國將防治糖尿病列入規劃。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需要終身治療。如果病人血糖不能控製在理想水平,長期的高血糖,少則3-5年,多則10多年後,會造成大中血管及微血管病變而使全身許多髒器受累,出現各種並發症,輕者致殘,重者致命。常見的並發症有糖尿病性眼病,它占我國後天致盲的首位,一旦失明,難以恢複。還有糖尿病性腎病,到晚期發展成尿毒症,雖可依賴血液透析而延長生命,但昂貴的醫療費用,非一般人能夠支付。糖尿病人比同年齡組非糖尿病人的冠心病發生率可高出3倍。糖尿病人還容易並發腦血管病(半身不遂)、神經病變、足壞疽及胃輕癱等。
新發現的糖尿病的比例高達70%。1994年全國19省市地區25萬25-64歲段普查結果中,原已確診的糖尿病僅占29.7%,新診斷的糖尿病比例高達70.3%,與1986年大慶地區11萬人群糖尿病調查的結果(老糖尿病為23.2%,新診斷的糖尿病占76.8%)相似,明顯比美國一組糖尿病普查中新診斷的糖尿病的比例48.0%高。這說明很多糖尿病患者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原因與人群的文化水平和糖尿病防治宣傳教育的不足有關。因此,為了早期診治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前期狀態(糖耐量低減)的患者,預防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症,經常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糖尿病檢查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研究證明,許多危險因素可促使人發生糖尿病。一是長期食糖過多,特別是高熱量飲食的攝入。二是運動和體力勞動的減少,再加上吃得好,肥胖的人多了,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子。三是高血壓病人易患糖尿病。四是年齡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明顯增高。我們的研究發現,25-34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僅0.9%,55-64歲為8.3%,年齡大於65歲,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2%。五是父母有糖尿病的人,也易患糖尿病。
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強度的減少而明顯上升。1980年以前,糖尿病患病率約為0.6%,北京地區80年代初為1%左右。1994年,北京同仁醫院與大興縣醫院、昌平縣防疫站及57303部隊共同對北京市和遠、近郊區縣20682人調查的結果發現,糖尿病患病率竟上升至3.44%,比80年代初升高4.77倍;糖耐量低減的患病率為3.26%,糖尿病與糖耐量低減總的患病率為6.7%。換句話說,若僅以北京地區有1100萬人口計算,北京地區有糖尿病患者37.84萬人,糖耐量低減者35.96萬人,兩者相加共73.8萬人,從1994年至今此數字還在急劇上升,目前幾乎每10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或糖耐量低減的人。這說明糖尿病的防治任務更加艱巨,若能呼籲全社會都來重視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而防治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包括合理而科學的進餐,每日堅持定量體育鍛煉,防止過度肥胖,及時治療高血壓,控製高血脂,建立糖尿病三級防治網等,定能使部分糖耐量低減者轉為正常,使已得糖尿病的人,病情得到理想的控製,延緩並發症的發生。
事在人為,相信隻要樹立信心、全社會重視,糖尿病的防治定能奏效。
糖尿病為什麼要控製飲食?
得了糖尿病以後,在治療方麵必須采取綜合治療措施,目前采用的方法有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和教育、心理治療,其中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最基本措施。不論哪種治療法,都必須控製飲食,有人認為我注射胰島素、吃降糖藥,可以隨便吃喝,這對病情不利。有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的輕型病人,經過單純飲食治療,就可使症狀逐漸減少,血糖、尿糖降到正常水平,有效地控製糖尿病。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在治療消渴病時,把節製飲食放在首位,他說:“能慎此者,雖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金元四大家(四大名醫)之一張子和說“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喜怒,病已而複作。能從此者,消渴亦不足憂矣。”現代內分泌專家也說:“飲食不控製好,吃藥無用”。所以說從糖尿病的發病到患病後的整個治療過程,都與飲食有直接的、密切的關係,從古到今都強調把飲食治療放在首位。
(1)控製飲食的重要性
①飲食與血糖的關係 正常人進餐後,雖然血糖也有所升高,但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隨之增加,所以血糖能穩定在一定範圍。糖尿病人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假如不控製飲食,像正常人一樣進餐,飯後會出現高血糖,對胰島組織產生不良影響,使病情加重。
②飲食與血脂的關係 脂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有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兩種,動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多,有升高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植物脂肪雖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但若大量食用,會使體重增加,致使糖尿病難於控製。另外,糖尿病人胰島素不足,脂肪代謝紊亂,血中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升高,也會出現高膽固醇血症,使動脈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限製膽固醇的攝入,減少總熱能、總脂肪量及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烹調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避免或延緩心血管合並症的發生。
③飲食與體重(肥胖)的關係 糖尿病人應維持理想體重,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為肥胖。造成肥胖的原因從飲食角度談,主要是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飲食,或飲食過多,活動較少。攝取的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使血中氨基酸和葡萄糖濃度增高,剌激β細胞分泌較多的胰島素,胰島素可促進脂肪合成,使身體發胖,發胖後,肥大的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量相對減少,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血糖水平升高。遺傳和肥胖二者皆存時,就易發生糖尿病。因而合理地控製飲食,適當的運動,降低體重是治療肥胖糖尿病病人的首要措施。體重減輕,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強,病情可得到改善。
(2)控製飲食的目的
穩定血糖,控製病情,保護胰島β細胞。
合理控製熱能,使體重達到或接近理想的體重。
合理控製飲食可使成年人有較好的體力能從事正常的活動。
使兒童、青少年和胎兒能夠正常的生長發育。
飲食中各種營養素保持平衡,能滿足機體需要,以保證病人的身心健康。
防止急、慢性並發症的發生。
有利於配合治療。在血糖穩定前題下,醫生才能按血糖水平給予藥物治療。假如飲食控製不好,血糖忽高忽低,會給治療帶來困難。
使糖尿病人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信心,肯於接受和堅持飲食治療。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有哪些?
酒中的酒精每克產熱能29.26千焦(7千卡),高濃度的酒不含其他營養素,代謝不需胰島素,所以有人認為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但還是以不飲為宜。因酒精對肝髒不利,長期飲酒可增加或提前發生並發症,注射胰島素者空腹飲酒會引起低血糖。如欲飲酒,少量飲用酒精濃度低的啤酒,飲400毫升啤酒約供能468.16千焦(112千卡),相當於30克糧食,應從主食中減去。
為滿足糖尿病人想吃甜味的欲望,可用甜味劑代替蔗糖,目前常用的有木糖醇。它雖在體內某一代謝過程中不需胰島素,但仍有產熱供能作用。果糖,病情控製好者可用。不過木糖醇、果糖的吸收率僅為葡萄糖的15%和43%,多用易引起腹瀉。每日用量不宜超過35克,病情控製不好的最好不用。此外,還有甜葉菊甙、氨基酸糖、郎氏蛋白糖,現在市場上還有元貞糖、好能士紐特保健糖,是由阿斯巴甜(天門冬氨酸、苯丙氮酸)、甜葉菊、甘草甜素和羅漢果等製成。糖精最好少用,孕婦禁用。
蜂蜜含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是單糖,糖尿病人最好吃複合碳水化合物,盡量不吃單糖和雙糖,所以蜂蜜還是不吃為好。
普通的調味品除砂糖、白糖、紅糖、果醬外,大部均可應用,如醬油、醋、胡椒、咖喱、芥末、檸檬、蔥等。不加糖的咖啡可以少用,另外,茶、去油肉湯以及未加糖的膠凍食品,由於含熱量低,不必限製。關於咖啡和茶曾有爭論,有人認為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或茶可能促進老化的速度,引起血糖的升高或心髒病等。但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茶可能對降低血糖有利。隻要沒有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或失眠症,原來有喝咖啡、喝茶習慣的病人,在少量飲用和不加糖的原則下應該無大妨礙,還可以增加一點生活情趣。
建議多用的食物。粗糧如蓧麥、苦蕎麥、蕎麥、玉米麵等。大豆及其製品所含蛋白質質量好、含量多。脂肪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不含膽固醇,有降脂功能。蔬菜是無機鹽、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含膳食纖維多,供熱能低,有飽腹作用,可選用苦瓜(含植物胰島素)、苦蕎麥(臨床觀察,有延緩血糖升高和降血脂作用),南瓜粉(可減少或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番石榴(國外用於輕型糖尿病病人已有10餘年曆史。可用鮮果250克榨汁,分3次飯前食用)和海帶(含有褐藻酸鈉,可使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