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外企業大量經營實踐經驗來看,有的企業經理遠見卓識、精明能幹、決策科學,往往使企業化險為夷,興旺發達;有的企業經理則目光短淺、平庸無能、管理不善,而使企業形勢逆轉,衰敗倒閉。經理,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經營管理。列寧早就明確指出:“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產的全部情況,就要懂得現代水平的生產技術,就要受過一定的科學教育。”一個企業的信譽要高、營銷興旺、效益要好,首先應有一個德才兼備,精明能幹的好經理。

一、企業及其任務

(一)企業及其分類

企業是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等經濟活動,為滿足社會需要,並獲取盈利而依法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這個含義包括了以下三方麵的內容:其一,它是一個經濟組織,企業是直接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從事生產活動的是生產企業;從事流通活動的是商業企業;從事交通運輸的是運輸企業,等等。其二,它是一個盈利性的經濟組織。企業必須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將依照《破產法》規定宣布破產。其三,它依法取得法人資格。企業法人擁有全部法人財產權,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以全部的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依法維護所有權權益,實現企業財產不斷增值。

企業按不同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按經濟所有製結構劃分,目前我國有全民所有製企業、集體所有製企業、私人所有製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外國獨資企業,以及不同所有製聯合經營的企業。

按財產構成劃分,有以下三種類型:(1)獨資企業。是由單一投資主體出資興辦,並完全由出資人所有和控製的企業。(2)合夥企業。是由兩個以上出資人共同興辦,並由其共同所有和控製的企業。(3)公司企業。是由兩個以上出資人興辦,每個出資人以其出資份額的多少擁有控製權力和承擔相應義務的企業。

公司企業按出資者的責任性質又分為:“無限責任製企業”和“有限責任製企業”兩大類。前者的出資者對企業經營債務承擔無限的連帶責任;後者的出資者對企業經營債務隻按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按出資者的廣泛程度可以分成“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類型。前者出資的人數有上限規定,如不能超過50人,資本沒有細小分割,一般為小型企業形態。後者出資的人數沒有上限規定,資本全被分成細小單位即股份,是大型企業的主要形態。

(二)企業的特征

就從生產力角度觀察,現代企業有以下特征:

1.大規模地采用機器和機器體係生產,擁有比較複雜的技術裝備,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機械化、自動化、電子化是當代科學技術進步的主要特征,它使企業對人力的要求,從主要考慮勞動者數量多少,逐漸轉移到主要考慮勞動者的質量高低。體力勞動的比重日趨減少,腦力勞動的比重相對增加。據說,美國生產1美元產品,其中信息處理的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1935年為15%,1955年為25%,1975年為36%,而在知識密集型產業則高達49.9%。

2.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包括著一係列相互銜接、緊密聯係的部門和環節,每個部門、環節又進一步劃分為許多具體單位或工序,需要配備各種不同的專業人員,他們既有嚴格分工,又要密切協作,以適應機器體係的客觀要求。因此,任何一種產品,都是成百上千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3.生產經營過程具有嚴格的比例性、高度的連續性。為了保持生產上高度的連續性,就必須保持生產過程各環節、各工序之間在生產能力上的平衡性。這樣,也就必然要求生產過程的各環節、各工序的機器、設備和勞動力在數量上、規模和速度上保持一定的比例性。隨著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流水生產線等先進生產組織形式的廣泛采用,對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生產要素配置的比例性等要求也會愈高。

4.企業對外部環境靈活的適應性。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展,企業同外部的技術、經濟聯係更加廣泛和密切,企業之間的專業分工和協作也要更加發展。企業必須具有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同時,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企業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提供新的服務領域,適應日益發展的市場要求。

(三)企業的任務

1.生產經營商品,滿足社會需要。企業要經常進行市場調查研究,適應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斷進行技術革新,采用先進的機器設備,為社會生產物美價廉、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或提供良好的服務。

2.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勞動耗費量和物質消耗量同取得的勞動成果的比例關係。同樣的勞動耗費量和物質消耗量所取得的勞動成果量越大,或同樣的勞動成果量所耗費的勞動量與物質量越少,其經濟效益就越好。企業應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國家的國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企業。因此,企業不僅要重視產品的增加,而且更要重視質量提高和消耗的降低;不僅要重視外延的擴大再生產,而且更要重視內涵的擴大再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好,才能向國家提供較多的稅、利,企業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擴大再生產,同時,企業職工的生活福利才能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

經濟效益具有綜合性。那種隻顧當前的、局部的效益,而忽視長遠的、社會的效益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此,好的經濟效益,既包含當前的效益,又包含長遠的效益;既包含局部效益,又包含全局效益;既包含企業效益,又包含社會效益。

3.在開展生產經營的同時,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定的精神文明狀態,總是由一定的物質文明水平所決定的;但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又可以影響和促進物質文明的建設。搞好企業,既不能單靠金錢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也不能隻用權力來驅使職工去勞動。社會主義企業必須堅持“兩個文明”同時抓。既要出優質產品,又要出優秀人才。企業必須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教育,同堅持按勞分配、關心職工生活、提倡職工參與管理、激發職工主人翁責任感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