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珍惜時間,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鍾(1 / 3)

時間是一條無始無終的河流,在時間的河流中,你必須智慧地利用好你的時間,智慧地管好你的時間,每天都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不要讓時間浪費掉。讓你的人生過得更精彩。

1.時間是最寶貴的

一位投資專家說過:在時間和金錢這兩項資產中,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你想讓時間為你增值,那麼,你賺錢的速度就要以秒來計算,要分秒必爭地捕捉瞬息萬變的商業信息。

薩姆·沃爾頓自建立起沃爾瑪特零售連鎖商店後,他就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其高效的分銷係統提供保證。公司總部有一台高速電腦,同20個發貨中心及上千家商店連接。通過商店付款櫃台掃描器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都會自動記入電腦。當某一商品數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電腦在一秒鍾內就會發出信號,向總部要求進貨。當總部電腦接到信號,在幾秒鍾內調出貨源檔案提示員工,讓他們將貨物送往距離商店最近的分銷中心,再由分銷中心的電腦安排發送時間和路線。這一高效的自動化控製使公司在第一時間內能夠全麵拿捏銷售情況,合理安排進貨結構,及時補充庫存的不足,降低存貨成本,大大減少了資本成本和庫存費用。

薩姆·沃爾頓還在沃爾瑪特建立了一套衛星交互式通訊係統。憑借這套係統,沃爾頓能與所有商店的分銷係統進行通訊。如果有什麼重要或緊急的事情需要與商店和分銷係統交流,沃爾頓就會走進他的演播室並打開衛星傳輸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消息送到那裏。這一係統花掉了沃爾頓7億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數據庫。

沃爾頓認為衛星係統的建立是完全值得的,他說:“它節約了時間,成為我們的另一項重要競爭。”

如果說,以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的話,那麼以秒來計算時間的人則比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又多59倍。沃爾頓建立的高科技通訊係統,可以說每分鍾都是錢。

時間無價,因為虛擲一寸光陰即是喪失了一寸執行工作使命的寶貴時光。因此,那些讓時間白白流走,或是花費在無為的玄思漫想中的行為是毫無價值的,而如果是以犧牲人的日常工作為代價的那麼必將遭到嚴厲的譴責。

其實,你的生活中,常常沒有你期待的空餘時間出現,而你的工作無法進行了怎樣的精心計劃和安排,還是會有間斷,不管是突如其來的電話,還是隨時被敲響的門都會打斷你手頭的工作,即使你為此抱怨,或者突然感到壓力迫近,也不能給你任何幫助。不管你有多忙,工作中還是常會有10~20分鍾的空當出現。這樣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利用起來,你就會發現你能夠找出時間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完。

哈麗特·斯托夫人是一位家庭主婦,然而任何一點閑暇時間她都用來構思和創作。由於她超常的毅力和對待時間分秒必爭的態度,最終成為小說家,化平凡為輝煌,寫出了家喻戶曉的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

當邁克爾·法拉第是一個裝訂書本的學徒工時,就把所有的閑暇時光都用來做實驗了。有一次,他寫信給朋友說:“時間是我所最需要的東西。要是我能夠以一種便宜的價格,把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紳士們的每個小時,不,是每一天,給買過來該多好啊!”

喬治·史蒂芬森把時間看得重若黃金,從不輕易放過。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完全是憑著個人的勤奮自學成才的,並利用積累起來的點滴時間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作。當他還是一個機械工程師時,就利用上夜班的機會自學了算術。

音樂巨匠莫紮特同樣惜時如金,一分一秒在他看來都貴如金玉。他經常廢寢忘食地投身於音樂創作,有時甚至不間斷地連續工作兩個夜晚一個白天,可謂勤奮之極。他的驚世之作《安魂曲》就是彌留之際在病榻上完成的,那時他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真可謂生命不息,創作不止。

你可以利用的時間還有很多,比方你在醫院排隊等待體檢的時間,你等著開會的時間,你坐在車裏等著接孩子的時間,將這樣的時間隨便消磨過去也是不易察覺的,但是你利用這些時間完成你清單上的一件小事,或者開始製定一項計劃也是足夠的。你可以利用這些時間打個電話,寫工作報告的摘要或者瀏覽一本雜誌看它是否值得你花大量的時間去讀。其實,你隻要掃一眼你的清單就可以知道每一個工作的空當可以怎樣利用,而且,你會驚奇地發現,你越是利用這些時間空當,它們就顯得越來越多。你的工作效率會因為利用這些時間空當而有所提高。

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都非常注重餘暇時間的價值。

南宋詞人李清照夫婦晚飯後習慣喝茶,他們覺得喝茶聊天是對時間的浪費,就發明了一種別具一格的“茶令”。茶沏好後,他們其中的一個人便開始講史書上記載的某一件史實。講完以後,另一人要說出這史實出自哪一本書,這還不夠,還要說出這一史實在書中的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這就是說,知道這一史實,如果沒讀過此書,就答不出來;讀了,而不熟悉,也答不上來,答不上來或答不準確,茶是不能喝的,隻能聞聞茶香。通過這樣的“茶令”,兩個人的史學知識不斷積累,豐富了創作內容,也充分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著名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有—種獨一無二的裝飾品,那就是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床頭上、鏡子上、牆上……到處貼滿了各色各樣的小紙條。傑克·倫敦非常偏愛這些紙條,幾乎和它們形影不離。這些小紙條上麵寫滿各種各樣的文字:有美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資料。

傑克·倫敦從來都不願讓時間白白地從他眼皮底下溜走。睡覺前,他默念著貼在床頭的小紙條;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他一邊穿衣,一邊讀著牆上的小紙條;刮臉時,鏡子上的小紙條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時,他可以到處找到啟動創作靈感的語彙和資料。不僅在家裏是這樣,外出的時候,傑克·倫敦也不輕易放過閑暇的一分一秒。出門時,他早已把小紙條裝在衣袋裏,隨時都可以掏出來看一看,想一想。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常常感到時間緊張,根本沒有時間幹許多重要的事。而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天臨睡前擠出15分鍾看書,假如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讀一本一般性的書,每分鍾能讀300字,15分鍾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512千字。而書籍的篇幅從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來大約75000字,每天讀15分鍾,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這個數目是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然而這卻並不難實現。

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思考問題的空閑時間,那麼我們在休閑和娛樂時,不妨也借鑒成功人士的有益的方法,把閑暇的時間合理地利用起來,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容易成功了。

2.不放棄一分一秒的時間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怎樣利用時間。我們出生時,世界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不論對窮人還是富人,這份禮物是如此公平:一天24小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它來投資經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很會經營,可以把一分鍾變成兩分鍾,一小時變成兩小時,24小時變成48小時……他用上天賜予的時間做了很多的事,最終換來了成功。其實,這世界上的偉人、元首、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等等,最成功之處就是運用時間的成功,他們都是運用時間的高手。

每個人從生到死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相同的時間裏,有些人能夠做很多事情,效率很高,而另一些人卻隻能做極少的事情,沒有效率。就好像時間對有些人長,對另一些人短。其實時間的長短,是由人怎樣利用決定的,在同樣的時間裏,有的人做的事多,有的人做的事少,這樣時間就有了長短的區別。

在古代埃及有一個法老,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也是非常相信神的人。可是,有一天,從遠方來了一個人,說他還有六年的壽命,第七年就一定要死。於是,他就去質問神靈,得到明確的答複後,他就下令製造了許多燭燈,每天晚上就點起燈來,飲酒作樂,打算把黑夜變成白天,把六年的時間變成十二年,以此來度過人生。

其實,每個人爭取時間就是為了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像這位法老那樣渡過人生,那麼,多餘的時間又有什麼用呢?

現代人追求時間,就是追求效益,追求在有效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從而使自己人生豐富多彩,能夠充分實現人生價值。

有這樣一位成功人士,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先做早操,然後吃早點、看報紙,接著開車去上班,車上聽的不是路況報導,而是語言錄音帶,有時也聽演講錄音帶。由於早出門,因此不會塞車,到達辦公室差不多7點半,他又用7點半到9點這段時間把其他報紙看完,並且做了剪報,然後,準備一天上班所要的資料。中午他在飯後小睡30分鍾,下午繼續工作,到了下班,他會利用一個多小時看書,在7點左右回家,因為不堵車,半小時可回到家吃晚飯。在車上,他仍然聽語言錄音帶或演講錄音帶。吃過飯後,看一下晚報,和太太小孩聊一聊,便進書房看書、做筆記,一直到11點上床睡覺。

他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的一天有48小時,也就是說他一天做的事情是別人兩天才能做完的事情。很顯然,他的成就超過了他的同齡人。其實他也沒什麼法寶,他隻是不讓時間白白地流逝罷了。而要讓時間流逝是很容易的,發個呆,看個電視,打個電動玩具,一個晚上很容易就打發了。

如果天天如此,一年、兩年很容易就過去了,你的成就和別人一比,就明顯有了差距。

因此你也有必要把一天變成48小時,讓你的每一分鍾每一秒鍾發揮最大的效益。其實並不難,把你的時間做個規劃並且認真地去實踐就行了。

學校上課都有功課表,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時間規劃,你也可參考這種方式,把自己一天當中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列成一張表,並且每天按表作息。一開始你會很不習慣,又因為沒有人監督,所以你很有可能會“偷懶”,如果你偷懶,那麼你就失敗了,所以你必須堅持,再透不過氣也不可鬆懈。過一段時間後,應付成為習慣,然後你的時間會“繁殖”,一天變成36小時、48小時,甚至更多,也就是,你的時間效益提高了。

如果你想創造成功人生,事業上有所作為,你就必須年輕時訓練自己利用時間,追求時間的效用,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時間的延長,也意味著生命的延長。別人活一百歲,你就能活二百歲,你比別人多活了一輩子。別人兩輩子才能做你一輩子的事情。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不懂得珍惜時間,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分一秒。事實上,時間是一分一秒積累的。一位名人曾說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見他對零星時間的珍惜。一個人若要在學識上有所造詣,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沒有這種惜時如金的精神,沒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是決然不成的。記住,真正成功的人的時間從來都是用秒來計算的。

放棄了一秒的時間,你就會不知不覺放棄一分鍾的時間;放棄了一分鍾的時間,你就會覺得放棄一小時的時間並不是多麼不可原諒的事情;於是,在一點一滴的放棄中,你便放棄了許多生命中的精彩片斷。

3.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時間是一條無始無終的河流,而人類不過是這時間河中的一朵浪花。在時間的河流中,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甚至你還沒有醒過神來,生命就快要結束了。時間就是人的生命,人就是活在自己的時間裏,屬於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有限了。所以,你必須智慧地麵對自己的時間。

時間河流中的生存智慧就是管好自己的時間,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都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不要讓時間浪費掉,珍惜時間就是珍惜你的生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黃金難買光陰,一世如白駒過隙”,“時間是金錢,時間是生命”……這些警句都是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經出了一個有趣的謎語:“世界上哪樣東西是最長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時間。高爾基的回答同樣充滿辯證法: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時間有長短、快慢、平凡與珍貴的區分嗎?

有,也沒有。

說有,是因為,對個人生命時間來說,時間是有區別的。

說沒有,是因為,時間是不變的,無始無終,是沒有區別的。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間裏,區別就在於使用時間的方法不同,因而,價值和意義就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想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裏,實現人生無限的夢想。

漢代有一首題目為《長歌行》的樂府詩,其中這樣寫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可見古代人對生命時間就有清醒的認識。其實,人一生下來,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時間作出安排。在他少不更事的時候,這種安排要由家長來進行,一旦他長大成人,就要對自己負責,就要安排自己的生命時間,以保證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

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要按照時間的安排去實踐,去實現人生的價值。

時間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一點一點失去的,在你的生活中,時間就像布袋子裏的水,存不住的,不知不覺就漏光了。

管好自己的時間,就是不要讓時間漏掉。

麵對看不見,摸不著,觸不到的匆匆時光,我們經已習以為常!當我們不經意地、若無其事地經曆生活時,時光卻在我們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義無反顧地從水盆裏、飯碗裏、雙眼前溜走!當我們企圖挽留它時,它卻輕悄地、伶俐地過去!沒有半點的蹤跡,沒有絲毫的留戀,沒有丁點的不舍!原來,我們竟然就這樣束手無策地被時光遺棄了!

古往今來,人人都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有了時間就可以學習、工作,就可以增長知識,創造財富。但“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我們最終的歸宿都隻能是“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到底在這期間能“留著些什麼痕跡”,難道真的要“白白走這一遭”嗎?這是每個人在生命的盡頭驀然回首時都情不自禁地思索的問題!但匆匆人生,沒有預演,也沒有重演!我們不可能有機會算計好我們整個生命的曆程,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的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

時間老人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而每個人安排時間的方法卻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顧此失彼地活著,老在停步不前地哀悼無所建樹的昨天,結果隻能蹉跎歲月;有的人東拚西湊地活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有的人大智若愚地活著,總結好昨天,做好今天,把握好明天……正確安排時間的人必將生活得充實幸福,浪費時間的人則會碌碌無為、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