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絕不拖延,今天的事情今天做(2 / 3)

上述事例是當今職場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無論你是健全的還是身體有些缺陷的,對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並要沒有任何借口地追求卓越,你才能成功,因為企業老板不會因你的缺陷或能力有限而另眼看待,讓你少幹活,多給薪水,隻有你自己拯救自己,方能走向成功。

職業人士要多於實事,戰勝自我,千萬別找借口。

其實,在每一個借口的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潛台詞,隻是我們不好意思說出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願說出來。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

歸納起來,我們經常聽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

(1)這不關我的事。

許多借口總是把“不”、“不是”、“沒有”與“我”緊密聯係在一起,其潛台詞就是“這事與我無關”,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一個團隊中,是不應該有“我”與“別人”的區別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獲得上司的信賴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尋找借口,無形中會提高溝通成本,削弱團隊協調作戰的能力。

(2)我很忙。

找借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容易讓人養成拖延的壞習慣。如果細心觀察,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在每個公司裏都存在著這樣的員工:他們每天看起來忙忙碌碌,似乎盡職盡責了,但是,他們把本應一個小時完成的工作變得需要半天的時間甚至更長。因為工作對於他們而言,隻是一個接一個的任務,他們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拖延逃避。“我很忙”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3)我以前不是這樣的。

尋找借口的人都是因循守舊的人,他們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自動自發工作的能力和態度,因此,期許他們在工作中做出創造性的成績是徒勞的。借口會讓他們躺在以前的經驗、規則和思維慣性上舒服地睡大覺。

(4)這件事我不會。

這其實是為自己的能力或經驗不足而造成的失誤尋找借口,這樣做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隻能讓人逃避一時,卻不可能讓人如意一世。沒有誰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確。的態度是正視現實,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5)他比我行。

當人們為不思進取尋找借口時,往往會這樣表白。借口給人帶來的嚴重危害是讓人消極頹廢,如果養成了尋找借口的習慣,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積極地去想辦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其潛台詞就是“我不行”、“他比我行”,這種消極心態剝奪了個人成功的機會,最終讓人一事無成。

真正優秀的員工從不在工作中尋找任何借口,他們總是會積極主動地去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到超出客戶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尋找各種借口推諉;他們總是出色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替上級解決問題;他們總是盡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對同事提出的幫助要求,從不找任何借口逃避、推托。

讓我們改變對借口的態度,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借口,人生中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成功更不屬於那些尋找借口的人。

4.做完美執行的典範

完美地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擁有完美的執行力是每個優秀員工必須具備的能力。

每一個人都想成為老板,而且你的學曆也不比別人差,社會上確實許多機會能夠讓你成為老板。但是,老板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好的。有一位老板曾說,資曆很好的人實在很多,但都缺乏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這就是執行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執行力,不妨從現在開始,向優秀的員工學習,學習如何把你的命令執行下去,如何執行得更完美。

每一個工作——不論是經營事業、高級推銷工作或科學、軍事、政府機關工作,都要腳踏實地、懂得服從的人來執行。老板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時,都會先考慮下麵這些,然後才決定是否聘用。這些問題有:“他懂得服從嗎?”“他會不會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獨當一麵,自己設法解決困難?”“他是不是有始無終、光說不做的那一種人?”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設法了解那個人是不是“說做就做”。

再好的新構想也會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都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因為前者會貫徹始終,後者則前功盡棄。

如果僅僅憑借想象而不去做的話,根本就做不成任何事。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東西,從人造衛星到摩天大樓以至嬰兒食品,哪個不是把想法付諸實施所得的結果?

當我們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輩)時,會發現他們分別屬於兩種類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動,我們叫他“積極主動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動,我們叫他“被動的人”。

仔細研究這兩種人的行為,可以找出一個普遍原理:積極主動的人都是不斷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為止。被動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會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後他證明這件事“不應該做”、“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我們一定要學會服從,學會向別人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執行精神,不斷去完善自己的執行能力。服從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不論是一支部隊,一個團隊,還是一名戰士或員工,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就必須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做出了承諾,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諾是不應該找任何借口的。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一個絕對服從的員工,也肯定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員工。

在職場中,一名好的員工在接到老板的指令後,會努力將任務完成,而不會有任何懷疑。

在一次眾多企業老總舉辦的管理沙龍上,主持人做了這麼一個測驗,要求參與人員在20分鍾內,將一份緊急材料送給某報社社長,並請他在回條上簽字。主持人特別申明:不得拆看信中材料。

在這次測驗中,有一名會員大膽地打開了資料袋,發現是個空信封,然後提出了若幹批評意見。主持人問各位受邀嘉賓:“作為一名執行者,你認為他這樣做,對嗎?”

在場的老總回答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但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打開信封是不對的,絕對不能看。”

在企業裏,老板必須堅決的下達命令。一名執行人員可以在執行任務之前盡量了解事實的背景,但一旦接受任務後就必須堅決地執行。領導層的命令,有的可以與執行者溝通,講清理由;有的不行,有一定的機密性,有時就需要做而不需要知道。

對於執行,我們需要激情,如果一接到任務就想著怎麼樣去完成它,而不去考慮這個任務的可行性,這就是很多老板要找的員工。如果首先是充滿懷疑,不管懷疑大小,團體的目標都是無法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管老板決策對不對,執行首先是第一位。第二,要問清楚要你做事,可以提供的支持是什麼?第三是不管做成怎麼樣,必須把結果反饋回來。這點很重要,因為一個領導層,他的決策對不對,是經過實踐來檢驗的。所以不管完不完得成,你也得行動。

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1999年寶潔公司把中國的銷售渠道做了巨大的調整:取消銷售部,代之以客戶生意發展部(CBD),打破四個大區的運作組織結構,改為按照渠道建立的銷售組織。寶潔公司提出了全新的分銷覆蓋服務的概念,全國的分銷商數目由原來的300多個減少到100多個。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分銷商都接受渠道新政,分銷商拒絕去異地開辦分公司,在當地的銷售也不那麼積極了,寶潔產品在很多市場局部地區出現空白,分銷商的鋪貨、陳列等工作也變得馬馬虎虎起來,寶潔的渠道新政在執行時已經嚴重變形,無法將產品在規定區域內有效地分銷,有效地滲透到應該到達的受眾和終端。

分銷商對渠道政策理解和執行的不到位、不配合,使渠道運作偏離了原來設定的軌跡,寶潔公司當年應收賬款迅速上升,但死賬近億元;生意也迅速下降。

其實,這種渠道政策變形的現象非常普遍,如總部製定的政策區域執行、中間商不配合廠家的政策、零售商不配合廠家的政策等,所引起的渠道管理問題也比比皆是:總部與區域之間的矛盾,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矛盾,渠道管理人員與一線業務人員之間的矛盾。

甚至連中國最優秀的企業聯想集團,也經常麵臨執行力的難題。聯想在1999年實施ERP改造時,業務部門不積極執行,使流程設計的優化根本無法深入。最後柳傳誌不得不施以鐵腕手段,才讓ERP計劃得以執行到位。

戴爾曾把他的快速定製的直銷模式寫成書,廣為傳播,不少企業爭相模仿,但是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超過戴爾集團,原因隻有一個,他們缺乏對這一模式的執行力!

老板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少新奇的想法,而是因為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一項最有效的活動——執行。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懂得服從,擁有完美執行力的人。對我們而言,要想自己有所作為,就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要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開脫或搪塞,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5.不要被拖延捆住手腳

在工作中,你是否有這樣的習慣呢: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要等到下一個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處理,都在拖延。

令人遺憾的是,每個年輕人在工作中都拖延過。拖延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輕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上,隻有被上司逼著才向前走;不願意自己主動開拓,反複修改計劃,有著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雖然下定決心立即行動,但就是找不到行動的方向;做事情總是磨磨蹭蹭,有著一種病態的悠閑,以致問題久拖不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人生的憧憬。

喜歡拖延的年輕人往往意誌薄弱,他們不敢麵對現實,習慣於逃避困難,懼怕艱苦,缺乏約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標和想法太多,導致無從下手,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或者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應該確定什麼樣的目標;另外,認為條件不成熟,無法開始行動也是導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對每一個渴望擁有較強執行力的年輕人來說,拖延是最致命的,是一種危險的惡習。一旦遇事開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以至於很多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我們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我們會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危害。

傳說五台山上有一種鳥,長著四隻腳和一對翅膀,人們叫它“寒號鳥”。春天,百花盛開,寒號鳥身上長滿了羽毛。寒號鳥懶得動,也不去找食物,餓了吃樹葉,渴了喝露水。春、夏、秋就這麼過去了!

冬天來了,天氣冷極了,小鳥們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巢裏。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裏,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著:“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啊!”

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麵暖和!太陽下麵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著,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最後,它沒能混過寒冷的冬天,凍死在岩石縫裏了。

現實生活中,有些年輕人隻顧眼前,得過且過。他們行動拖拖拉拉,做事情喜歡推諉,總是拖一天算一天,跟寒號鳥沒有多大區別。他們把一切行動拖延到明天、後天……這樣一直拖下去,結果最後可以想見。

拖延的壞習慣是高效執行的最大敵人,關鍵時刻的拖延甚至會帶來致命的後果,曆史多次以血的教訓證明了這一事實。

大家都知道,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而隻會使問題惡化,給工作造成更嚴重的危害。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就越來越難。而且,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不要被拖延縛住手腳。

生活就像一盤棋賽,坐在你旁邊的就是“時間”。隻要你猶豫不決,你將被淘汰出局。像圍棋比賽中一樣,每一步都有時間限製的,超時了,你就自動出局吧!職場就是戰場,你不衝就是死路一條。

當拿破侖決定把他的軍隊移向某一個目標之後,他決不允許任何事情來改變他的這項決定。如果他的行進路線碰到了一道鴻溝——這是敵軍所挖掘的,目的是要阻止他的前進他仍會下令他的部隊向前衝鋒,直到溝中堆滿了死人和死馬,而讓他的軍隊能夠從死人堆上走過去為止。

拿破侖知道一旦在這個時候拖拉,就會死更多的人,就會輸掉這場戰爭。“決不拖延”在他的心中是作戰的行動標準,這使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敵人。同樣“決不拖延”是沃爾瑪商店、通用汽車、德國電信、蘇黎世金融服務、英特爾等知名大公司嚴格執行的員工行為準則。

2003年度美國哪家公司最賺錢?不是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也不是在IT行業裏的某個大型企業,而是傳統企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2003年,公司利潤為215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91%,股東回報達到115億美元。在2004年4月5日《商業周刊》評出的50家標準普爾表現最佳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排名第二十三位,並在《財富》評出的全球500強中排名第二。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躍升為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是因為它擁有一支決不拖延的員工隊伍。這家公司的實踐告訴我們:員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養一種簡便高效的工作風格,可以使公司的績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員工的工作乃至生命都更加富有價值。

可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種不良習慣——拖延。對任何一個員工來講,拖延都是最具破壞性、最具危險性的惡習,因為它使你喪失了主動的進取心。而更為可怕的是,拖延的惡習具有積累性,那麼,我們如何擺脫這一惡習的呢?

下麵是幾種克服拖延的實用小技巧,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1)分類找原因。

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無法做某項工作?優柔寡斷?害羞?無聊?無知?散漫?恐懼?疲倦?無法忍受不愉快?缺乏必備的工具?一字一句具體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區分類別。如果正確地認清問題,則解決方法就會變得相當明確。如信息不足,則可以開始尋找必需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