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裏都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著等待明天去做。拖延的事情多了,慢慢的你就會形成難以改變的惰性。因此,做事不要拖延。拖延是一種壞習慣,也是一種缺點。
1.不要養成拖延的壞習慣
如果你坐等更好的機會、更好的工作或更好的環境,那麼等待本身便是死路一條。
一個成功者應該珍惜自己的時間。世上那些工作緊張忙碌的人,無不設法回避那些消耗他們時間的人,希望自己寶貴的時間不因為他們而多浪費一刻。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有種種的憧憬,種種的理想,種種的計劃。假使我們能夠將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將一切的理想都實現,將一切的計劃都執行,那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怎樣的宏大,我們的生命,真不知要怎樣的偉大。然而我們往往是有憧憬不能抓住,有理想不能實現,有計劃不去執行,終於坐視種種憧憬、理想、計劃的幻滅和消逝。
我們總是拖延自己今天應該幹的事情,總是想著明天再做。
放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做,就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僅夠將那件事做好。
拖延的習慣很妨礙人的行事。俗話說:“命運無常,良緣難再。”在我們一生中,若錯過良好機會,不及時抓住,以後就可能永遠失去了。
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想、觀念,忽然闖入一位著作家的腦海,使他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便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境界,移向白紙。但那時他由於某種原因,沒有立刻就寫。那個意象還是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活躍、催促,然而他還是拖延。後來,那意象逐漸地模糊、褪色,終於完全消失。
一個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一般地襲入一位畫家的心靈。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表現在畫布上,雖然這個印象占領了他全部的心靈,然而他總是不跑進畫室,埋首揮毫。最後,這幅神奇的圖畫,會漸漸地從他眼前淡去。塞萬提斯說:“取道於等一會之街,人將走入於永不之室。”真是名言。為什麼這些印象衝動,是這樣的來去無蹤?其來也,是這樣的強烈而生動;其去也,是這樣的迅速而飄忽?就因為這些印象之來,原是我們在當初新鮮、靈活時,立刻就去利用它們的。
拖延往往會生出悲慘的結局。愷撒因為接到了報告,沒有立刻展讀,遂致一到議會,喪失了生命。拉爾上校正在玩紙牌,忽然有人遞來一個報告,說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進展到提拉瓦爾。他將報告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畢,他才展開閱讀,雖然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是全軍被俘,自己也因此戰死。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拖延著明天去做,是人性的弱點。
為什麼我們被拖延著明天去做呢?
(1)我們自己欺騙自己,要自己相信以後還有更多的時間。這種情形在我們要做一件大事時特別會有此傾向。通常事情越大,我們越會拖延。
(2)有些事情現在看來似乎不重要,有些事情的結果太遠,也許我們先做其他事情,等到逼不得已再來做這些事。有些人拖延的事情太大,以至到了不做不行的時候,他們每天忙得團團轉,猶如救火員一樣。
(3)沒有人逼。除非有人逼他們去完成。被人一逼,他們才會去做。
(4)我們拖延工作是因為它們似乎是令人不愉快的、困難的或冗長的。不幸的是我們越拖延,就越令人不快。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時?請君聽我明日歌!”這是明朝詩人對拖延時間的人的忠告。
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己拖延的毛病,一定要記住:
現在有事情,現在就做,不要明天再說。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做過拖延的事,把該做的事拖延下去。我們認為以後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它,這個工作在另一個時間會變得容易點。但我們從未有更多的時間,而我們越拖延,工作會變得越難。在興趣、熱忱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趣、熱忱消失了以後做一件事,它的難易、苦樂,真不知相差多少!在興趣、熱忱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趣、熱忱消失時,做事是一種痛苦。把握時間,從現在開始做起吧!
2.現在就幹,馬上行動
行動可以證明一切,萬事萬物的變化和更新都是在不斷的行動中從量變到質變的。職業人士唯有行動,才能走向成功。
事實上,無論何時,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人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時,我們就該立即行動。假如有一個電話應該去打,但由於拖延的習慣,沒有打這個電話,當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進入有意識心理時,就會立即去打這個電話。
“說一千,道一萬,兩橫一豎就靠幹!”成功者真正的才能在於他們審時度勢之後能付諸行動,這才是他們出類拔萃、獲得成功的秘訣。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付諸實施是他們共同的特點,“現在就幹,馬上行動”是他們的口頭禪。企業成功與否,員工優秀與否,基本上就取決於此。
邁克是倫敦一家公司的低級職員,他的外號叫“奔跑的鴨子”。他總像一隻笨拙的鴨子一樣在辦公室飛來飛去,即使是職位比邁克還低的人,都可以支使邁克去辦事。
後來,邁克被調入銷售部。有一次,公司下達了一項任務:必須完成本年度500萬美元的銷售額。
銷售部經理認為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開始私下裏怨天尤人,並認為老板對他太苛刻。邁克恰恰相反,他從不抱怨,隻知埋頭苦幹,距年終還有1個月的時候,他已經全部完成了原定的銷售額。其他人可就沒邁克那麼幸運了,他們隻完成了目標的50%。
羞愧難當的經理主動提出了辭職,而邁克被任命為新的銷售部經理。“奔跑的鴨子”邁克在上任後忘我地工作。他的行為感染了其他人,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他們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後來,該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購。新公司的董事長第一天來上班時,親自任命邁克為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因為在雙方商談收購的過程中,這位董事長多次光臨公司,邁克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不抱怨、隻知執行的邁克不但給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利潤,也給自己帶來了美好的前程。
或許你也會經常問: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像邁克那樣執行任務,無條件地執行!“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成功的秘訣就是這麼簡單。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在老板眼中,思想與行動同等重要。如果每天都想著做什麼,而不付諸於實際行動,那隻能是空想,永遠也不會成功。
德謨斯特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問他雄辯之術的首要是什麼?他說:“行動。”第二點呢?“行動。”第三點呢?“仍然是行動。”
邁克爾·戴爾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試一試!”29歲的邁克爾正是以此成為企業巨子的。他如今是美國第四大個人電腦生產商,也是《財富》雜誌所列500家大公司的首腦中最年輕的一個。邁克爾是在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市長大的,有一兄一弟,父親亞曆山大是一位畸齒矯正醫生,母親羅蘭是證券經紀人。三個孩子當中,邁克爾在少年時期就已顯出勤奮好學、幹勁十足的優勢。
一次,一位女推銷員上門,說要和邁克爾·戴爾先生麵談他申請中學同等學力證書的事情。於是,當時才8歲的邁克爾就向她解釋說,他認為盡早把中學文憑解決掉可能是個好主意。幾年後,邁克爾有了另一個好主意:在集郵雜誌上刊登廣告,出售郵票。後來,他用賺來的2000美元買下他的第一台個人電腦。他把電腦拆開,來研究它是怎樣工作。
邁克爾讀高中時,找到了一份為報紙征集新訂戶的工作。他推想,新婚的人最有可能成為訂戶,於是雇請朋友為他抄錄新近結婚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然後向每一對新婚夫妻發出一封有私人簽名的信,允諾贈閱報紙兩星期。這次他賺了1.8萬美元,買了一輛德國寶馬牌汽車。
第二年,邁克爾·戴爾進了得克薩斯大學。像大多數學生那樣,他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零用錢。那時候,大學裏人人都談論個人電腦,凡沒有的人都想買一台,但由於售價太高,許多人承擔不起。一般人所想要的,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且又售價低廉的電腦,但市場上沒有。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並不高,為什麼要讓他們賺那麼厚的利潤?為什麼不由製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IBM公司(萬國商用機器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獲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過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於是,他按成本價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後在宿舍裏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到市場的需求巨大,於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生診所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客戶。
一次戴爾放假回家時,他的父母表示擔心他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想創業,等你獲取學位之後再說吧。”他父親勸他說。戴爾當時答應了,可是回到奧斯汀,他就覺得如果聽父親的話,就是在放棄一個一生難遇的機會。“我認為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個月後,他又開始銷售電腦,每月賺5萬多美元。戴爾坦白地告訴父母:“我決定退學,自己開辦公司。”“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父親問道。“和IBM競爭。”和IBM競爭?他的父母大吃一驚,覺得他太好高騖遠了。但無論他們怎樣勸說,戴爾始終堅持己見。終於,他們達成了協議:他可以在暑假時試辦一家電腦公司,如果辦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學校去讀書。
戴爾回奧斯汀後,拿出全部儲蓄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當時他19歲。他以每月續約一次的方式租了一個隻有一間房的辦事處,雇用了第一位雇員——一名28歲的經理,負責處理財務和行政工作。在廣告方麵,他在一隻空盒子底上畫了戴爾電腦公司第一個廣告的草圖。朋友按草圖重繪後拿到報館去刊登。戴爾仍然專門直銷經他改裝的IBM個人電腦。第一個月營業額便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26.5萬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個人電腦1000台。積極推行直銷、按客戶的要求裝配電腦、提供退貨還錢以及對失靈電腦“保證翌日登門修理”的服務舉措,為戴爾公司贏得了廣闊的市場。戴爾電腦公司鼓勵雇員提出新的主意。雇員提了一個主意之後,如果公司認為值得一試,那麼,即使後來證明不可行,雇員也會獲得獎賞。到了邁克爾·戴爾本應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已達700萬美元。戴爾停止出售改裝電腦,轉為自行設計、生產和銷售自己的電腦。
今天,戴爾電腦公司在全球16個國家設有附屬公司,每年收入超過百億美元,有雇員約5500名。戴爾個人的財產,估計在2.5億到3億美元之間。
戴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成功的根本在於行動。你應該去嚐試實現自己的夢想,嚐試去做你內心真正喜歡的事。行動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3.不尋找任何借口
那些喜歡發牢騷、鬧別扭,生活在不幸中的人都曾經有過夢想,卻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找借口的毛病。
不知道那些喜歡尋找借口的人是怎麼養成這種習慣的,這些借口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或許他們認為這樣說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些許安慰,或許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是很清楚的,任何借口都是不負責任的,它會給對方和自己帶來莫大的傷害。如果為了敷衍別人或為自己開脫而尋找借口更是不誠實的行為。
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為了尋找借口費盡腦汁,不如對自己或他人說“我不知道”。
這是誠實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任的表現。這在某些方麵恰恰是自信的表現。一個人在失去自信的時候,很容易為自己找很多借口,這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
老板是深知這一點的,他們從不會為自己尋找任何借口。作為員工,我們應該向老板學習——不找任何借口,想盡辦法完成每一項工作。
在西點軍校一直奉行著一種行為準則——執行命令,不要任何借口。西點的學員不管什麼時候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隻能有四種回答:
“報告長官,是”。
“報告長官,不是”。
“報告長官,不要任何借口”。
“報告長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這條準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會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它讓每一個學員懂得:成功不需要任何借口的,失敗也不需要任何借口,你的人生也不是由任何借口來決定。
如果員工都能向老板一樣,用“沒有任何借口”來嚴格要求自己的話,那麼他就能出色地主動地完成任務,並能創造卓越。
“沒有任何借口”讓每一位職業人士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默克是一個殘疾青年,腿腳不靈便,在車間裏當普通的操作工。在一般人來看,默克是根本不適合幹這種工作的,因為這個車間是流水線的程序,每一個員工應該非常迅速地掌握操作過程,熟練地把產品的插板焊接一個部件,然後按動按鈕送到下一個人操作。如果稍有怠慢,就會影響整個車間的工作,流水線路堵塞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剛開始萊思應接不暇,流水產品一個接一個在他的工位前停留下來,他急得滿頭大汗,由於他的行動不方便,拿焊接機的手有些不穩,甚至用不上勁,無法把螺絲準確地上在產品的合適的位置上,領導對他發脾氣,同事對他不滿意,有的人還諷刺他說:“你本來就不是幹活的料,幹脆回到家休息去吧!”
默克是個不輕易服輸的青年,他決心用行動證明自己能幹好這項工作,不但要幹好,而且還要超越同事。雖然自己是殘疾人,但他想自己沒有任何借口向上司和同事要求特殊對待,頑強的鬥誌促使他付出加倍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於是,他比任何人都用心工作,早晨廠房門還未開,他就來到門口等著,手裏拿著流水程序的操作技巧書,下班後,他一人仍然在研究這條流水程序的原理。同事說:“你隻管自己幹好活就行了,還看什麼其他的活是如何幹的,真是傻瓜!”但是默克不聽勸告,他知道隻有勤奮的工作,每天多幹一點點,每天多學習一些新東西,自己才會超越別人,千萬不要為自己找借口。
在一年後的夏天,工廠由於產品的銷路不好,故宣布裁減人員並招聘新的廠長上任,重新調整廠內體製。大家一看廠門口的海報都愣住了,似乎有些驚訝。因為默克不但沒有被辭退,而且被提升為廠長,讓他分管廠內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