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幸福的套袖(3)(1 / 3)

如果沒有發生那起震驚世界的慘案,我的複仇計劃無疑就將實施。那起慘案發生在11月1日,中國留學生盧剛由於某種原因,開槍射殺了另一名中國留學生山林華、3名愛荷華大學的教授以及副校長安·柯萊瑞女士。

聽到這個消息我完全驚呆了。盧剛和山林華不是我們同鄉會的成員,受害的另3名教授我也不太了解,而安·柯萊瑞女士卻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一進愛荷華大學我就聽到了很多關於她的故事。她在父母早年遠渡重洋到中國傳教時出生在上海,因此她對中國懷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感情。她終身未婚,把在愛荷華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視若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們愛護有加、關懷備至,尤其是每年的感恩節和聖誕節,她的家就成了中國留學生的樂園。可如今,這樣一位慈母般的長者卻被人喪心病狂地殺害了,而殺害她的人竟然是我的“同鄉”!對此我無法理解,更感到羞恥。我恨盧剛!

如果說安·柯萊瑞女士的被害令每個人都感到震驚的話,那麼幾天後她的葬禮對每個人的心靈又是一次巨大的震撼。

11月4日,我們全校師生停課一天為安·柯萊瑞女士舉行葬禮。葬禮上,安·柯萊瑞女士的好友德沃·保羅神父的一席話敲擊著每個人的心靈:“假若今天是我們被憤怒和仇恨籠罩的日子,那麼安·柯萊瑞將是第一個責備我們的人。”隨後,安·柯萊瑞女士的3個兄弟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們以她的名義捐出一筆資金,成立了安·柯萊瑞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金基金會,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學生的心智健康,減少人類悲劇的發生。同時,他們以超凡的愛心宣讀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

我們經曆了突發的劇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我們深以姐姐為榮,她有很大的影響力,受到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的尊敬和熱愛——她的家庭、鄰居,她遍及各國學術界的同事、學生和親屬。

我們一家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裏,不但和姐姐的眾多朋友一同承擔悲痛,也一同分享著姐姐在世時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當我們在悲傷和回憶中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也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

安最相信愛和寬容。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的時候,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感悲痛的,隻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

這樣,我們就能一起從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會這樣希望的。

誠摯的安·柯萊瑞博士的兄弟們

聽完這封信,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失聲痛哭。我們被安·柯萊瑞女士及其家人那博大的心胸和偉大的寬容所深深地震撼。

我想到了自己,與其相比,我們所信奉的“有仇不報非君子”的信條顯得那樣地狹隘、那樣的卑微。也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地認識到:複仇隻會加深仇恨,而寬容卻能震撼心靈,讓仇恨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葬禮結束後,我站在公墓的出口,將眼淚汪汪的桑喬攔住。桑喬臉上現出萬分驚恐,見幾個中國學生圍攏過來,閃身撒腿就跑。我一把拉住桑喬的衣擺,然後拍拍他的肩膀,臉上露出微笑。

“希望以後我們能夠成為好朋友。”我說著,向他友好地伸出了手。

桑喬一愣,驚愕地望著我。隨後,他明白了一切,張開雙臂將我緊緊擁抱。“朋友!朋友!我愛你,朋友!”他開心地反複說著這句話。

意林劄記

當一個能從他人那裏獲得力量化解仇恨,獲得拯救,無疑這個人是幸福的。他遇見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安·柯萊瑞女士,把愛心無私地播撒給她的學生,她的家人在她遇難後以她的名義捐獻了獎學基金。他曾經因個人私怨而整天去想複仇,他的生命被仇恨推到瘋狂的邊緣,但他幸運地遇到了安·柯萊瑞女士的靈魂,超越怨恨的靈魂啟發他人學會寬容、愛人。帶著怨恨上路的靈魂從此改寫人生,這是一個嶄新生命的誕生。(朱朝敏)

老師改變了男孩的人生

陳秀麗 譯

史蒂夫已經12歲了,他的父母都是酒鬼,他就要徹底脫離自己的學校生活了。然而很明顯,他能夠閱讀,但他總不及格。從一年級開始,一年一年過去了,他依然不及格。史蒂夫長得很健壯,看上去比12歲的孩子要大。但他一直都被人忽略,直到有一天懷特小姐的到來。

懷特小姐總是笑容可掬,年輕,而且有一頭迷人的紅頭發。她是史蒂夫喜歡的類型。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無法把眼睛從老師身上移開,然而,他還是不及格。他沒有做作業,他總是找懷特小姐的碴。每次她說出尖刻的話時,他都感到自己的心已經碎了。每次完不成作業被罰的時候,他都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依然不學習。

在第一學期的期中,整個七年級要進行基礎技能測驗。史蒂夫匆匆完成了自己的測驗,並繼續一天天地幻想其他的事情。他的心並不在學校,而在他經常獨自躲藏的樹林,在那裏,他試圖擺脫酒鬼之家的聲響和氣味。沒有人關心他到底安不安全,也沒有人知道他已經走了,因為所有的人都興奮地沒有精力顧及其他。不過奇怪的是,史蒂夫從沒有曠過一次課。